道教的经典有哪些?
主要名著《道德经》和《?南华真经?石闻真镜、徐冲真镜、宣彤真镜、杜仁苗晶、阴符经、经、Xi圣经、心阴经、黄庭外经、黄庭内经、玉皇经、御术、化术、重阳教育十五论、龙门心法
我经常背诵晨坛的经典,如经文前的押韵,八大咒语,太上老君说我总是安静和安静的,太上洞宝的神奇促进神秘消除灾难和保护我的生活的妙经,太上灵宝天尊的神奇消除灾难和缓解痛苦的妙经,的妙心印经,各种珍宝的信件,中堂的赞美和秋祖的忏悔等。,与肖赞和结经。
玄门每日背诵《晚坛经》:前经韵、太上洞凌轩宝天尊妙法救苦除罪经、元始天尊妙法生天经、太上道君妙法解冤除罪经、中堂赞恩经、小赞结经等。
道教/道教经典
道教藏书是指道教书籍的总称,包括周秦以下的道教子书和六朝以来的道教经典。它是一部道教经典集,是将众多经典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进行整理的大型道教丛书。
不同版本
北齐道藏
大规模编纂道教书籍始于北周。周武帝时期,道士王衍被召进京设立观(即唐观的前身),并选了八位道士与王衍共享观。北周五年(570年),道士出版的《杜宣牧婧》被收入《诸子百家论》,总卷数达6363卷,较陆的《诸子百家论》有较大增加。建德年间,周武帝命道士王衍“校对三孔经书,封于庙中”。它扩展为七卷“珍珠胶囊”,所有八千三百卷的经典都在频道视图中播放和存储。
开元道藏
因为皇帝尊道教创始人李耳为祖,所以非常重视道经的编纂工作。在唐高宗时期,所有道经都在世界上出版。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派使者寻找道藏。开元年间,唐玄宗下诏寻访道藏。在此期间,玄宗撰写了7,300卷的《琼岗牧婧》。后来,唐玄宗亲自主持编纂和修订《玉讳》,共收录九千多卷。天宝七年(748年)诏书传阅成文,广为流传。它叫开元道藏。唐玄宗支持的两部道教藏书达到了整理历代道教书籍的巅峰。
鲍文桐庐
唐朝安史之乱时,两京收藏的许多道教书籍被烧毁,后来皇帝们派人相继搜寻和整理。在日历年期间,有7000卷。晚唐五代之乱后,杜光庭、季、梁文举等人对道教典籍进行了收藏和整理,使六朝道教典籍数量达到十部中有四三部。宋朝建国后,道教书籍被收集和收藏。宋太宗得道经七千余卷,命常侍徐铉、知府王禹偁改正,删重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北宋初年,真宗命道士校订该校,并命主事大臣王钦若在徐、王校订的基础上增补,共4359卷。与徐铉等人修订的《道藏》相比,增加了622卷,并以“鲍文路童”为题名,取得了进步。
大宋天宫之宝
由于《鲍文·路童》的大纲与琼瑶和魏昱的大纲不同,王钦若和齐伦再次推荐张俊芳负责修订。按三孔纲录四部,以科格详列产品,比较业务异同,以全次之,共4565卷;这封信以“千字文”开头,最后以“宫”字结尾,共收到466封题为“大宋天宫之宝”的信件。天禧三年春(1019)入七宝。
政和万寿道藏
北宋崇宁年间,《惠宗圣旨》在世界范围内搜寻道教遗书,并命令道士在书艺局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崇宁、大关年间增至5387卷。郑和在中国出版了一本藏经集,两封信被送到县上寻找道门的遗书。他们得到的是一套经书,经道士袁妙宗和王道坚详细修订后,送到龙图阁的一位直学士中国医生福州酋长黄裳刻写。后入东京(今河南开封)经书局,共540封,5481卷,名为《政和万寿道仓》。道教书籍的雕刻始于五代,而整个印版收藏始于此。
伟大的金玄都宝藏
靖康之乱后的《政和万寿道藏》版本到金时已残缺不全。金大定四年(1164),世宗诏南京(即宋代东京,河南开封)出资修建中都十方天长寺(旧址在北京白云寺西)。金明昌元年(1190),提殿冲与大师孙明道重修旧好,印藏经书。后来,孙明派黄冠到世界各地收集佛经,并于第二年完成了佛经的雕刻,共1074卷,21000多卷补遗,共83198卷。孙明道主张天下有道夫妇,以三孔四辅为据,详述了科阁与商学院的异同,并作了解释,结集总卷6,455册,名为《大金玄都宝典》。太和二年(1202),天长关被大火烧毁,经板也被烧毁。
杜宣的宝藏
元初,宋道士倡导出版道经,并令其弟子秦掌管平阳玄都观。贞观后称制三年(1244),全本出版,共7800余卷,又称《杜宣宝藏》。该经保存在平阳杜宣寺。宗族安定后,迁至平阳永乐镇新建的春阳万寿宫。因为参与修订的都是全真道士,所以西藏有大量全真道教著作。在元宪宗和元世祖,道教在和尚和道士之间关于老子的胡静的辩论中失败了,佛教徒呼吁“最好学会在道德经之外焚烧它”。元十八年(1281)下诏,除《道德经》外,所有道教书籍和印版一律焚毁。其中,道教哲学精华、历代帝王崇道的记载和道教与佛教争论的书籍,大部分在这次焚烧后都不存在了。晋唐宋以来,隐士、道士精心积累和保存的大量珍贵古籍、道藏,都造成了“烧经归元”之祸;导致失踪。留下来的书大多是佛经。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古籍的特点和珍贵。据考证,正统道藏《道藏目录》中记载的许多道教书籍在元代经书被烧毁后丢失。元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给道教文学和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从此,记载历代佛道之辩的古籍只是佛教的单方面记载。也是后世学习道教较多的原因。直到敦煌出土的《释道解惑》,我们才得以一窥佛道之辩的真实面貌。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释》说:“今本《阙经目录》为元藏所缺,为明正统所刊。”据粗略统计,共有794种2500卷,相当于明朝一半的正统道教藏书被烧毁。此后,正如明代的《里翁对云》中所说:“天下有名的和尚很多,所以我们也应该留下一两座奇峰与我的朋友们一起生活。”现象。
正统道经
明成祖登基(1403)之初,第四十三代石天张玉初编纂了《道藏》。在永乐四五年期间,它被多次敦促。永乐八年,张玉初去世,第44代石天张雨晴受命继续主持编辑工作。直到正统九年(1444),才公布棋盘。英宗还命道士邵逸正监督学校,但增加的并不是编制。第二年出版完成,名为《正统道藏》。
在明代,尽管道教逐渐失去了在社会和政府中的主导地位,其力量开始下降,但明代是整理和修订道教宗教经典的最重要时期。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藏集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在以前的朝代中,道教经典被编纂了几次,但由于历史原因,它们都丢失了。于是在15世纪初,明朝永乐皇帝下令编纂道藏。从1406-1445,经过几十年,我终于完成了明代第一部道教集,这是正统的道教集。有5305卷和480封信。时隔150多年后,万历皇帝再次下令编纂《道藏》,在前一部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内容,这就是“万历续道藏”。
明代这两部藏书共510封,5485卷。《正统道藏》共分12部,包括三孔、四辅,每部共收书1430种。有316种洞穴;有303种洞穴和奥秘;有364种洞神;太玄一百一十七种;太平系六十六种;台青署二十四种;同一本书里有240种。然而,正统道经的划分非常混乱。例如,道德经等道教教义应列在道经的第一栏中,但现在杜被错误地列在道经的第一栏中。《上清经》是洞穴的真实部分,但现在大部分已经被错误地进入了第一部分;杜的学者们被关进了山洞的神秘部门,但现在他们已经误入了山洞的真正部门。道家诸子的注释本应进入太玄部,但他们也误入了洞真部。这样的案例很多。因此,上述部门收到的图书数量已不能反映其图书的真实数字;以上收到的书的数量只是大概的数字。这些书中很多只有一种,但实际上包含了很多种。如《秀珍十书》收录了南宗后裔收集的《当时大集》、《上清集》、《玉龙集》、《武夷集》等十余种诗文。《云的七天》是一部集书,既有节选,也有全文,藏书数量更是多得数不清。因此,实际收到的书籍数量多于上述数字。除张玉初、张雨晴、邵逸正等人外,参与编纂的道士尚可考考,如永乐年间的涂、道统年间的俞道纯、唐。北京图书馆现存正统道教藏书3部分半。另一个在南洋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只有一半。还有青岛博物馆收藏的万历出版物《道士集》。
万历皇帝继续收集道藏
在编纂《正统道藏》时,由于搜寻不力,出现了许多疏漏。万历三十五年(1607),第五十代国祥命学校出版《续道藏》,并以《千字文》为信,由杜传至郢。每32封,180卷,被称为“万历续道士集”。
涵芬大厦影印本
正道和须道的佛经图版传到清朝,每天都有瑕疵。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被彻底消灭。在明清时期,虽然有许多道教藏品被授予各种寺庙,但很少有人因反复的军事演习而得救。1923年6月至1926年4月,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为名,影印了北京白云观原有及续修的道教藏书,并将其缩成六页石版画。每本梵天两页一页,共1120卷。不过,白云观藏品虽经王廷弼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修复,但仍不完整。完整目录见《道藏藏经集录》四卷本。该馆从全书中选取了170种,印制了398卷《道藏集》。明代《道藏目录》有白和李杰两种详注,各4卷。都有一点解决办法。白的《详钞》收入《四库全书》。
道藏
清朝康熙年间,彭定康收集了200多种道教书籍,编纂了一本道教书籍集,按照28家的字号分为28集,共200多卷。记录了重要的道教经典、祖先著作、真人真事、科学仪器的戒律和碑帖传记,这些实际上是道教经典的节本,包括除明代道教经典之外的后期登场的书籍。嘉庆年间,江编纂了1卷《道藏目录》。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原版存世量稀少,成都二仙庵道院再版,并增编了贺龙祥主编的《道藏集解》五卷,与世并行刻《道藏集解补》和《女旦集》。此外,闵一德主编的《道藏1集》和小石天萧公主编的《道藏精华》都对《道藏》进行了补充。《道藏精华》收录道经古籍、孤本、笔记800余种,注释本1000余种。其藏书之广、内容之精、版本之贵、选刊之精是四大奇观。由于藏书浩如烟海,查找起来很不方便。1953年7月,翁笃鉴根据《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道藏目录》和《道藏集注》的内容,编纂了《道藏副标题》一书,分为分类、经典、著者和史传。1949年,陈撰写了《道教藏书源流考》(1963年更新再版),对“三窟四辅经”的源流与教学、历代道教书目的编刻、道教藏书等进行了大量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