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肿?如何治疗水肿?

间质中过多的液体积聚称为水肿。起初,水肿往往明显出现在眼睑、面部、阴囊等松弛的皮肤部位,以及下肢,对于长期卧床者,则出现在臀部和腰部。水肿区皮肤紧绷肿胀,严重者皮肤有光泽,甚至渗出。

水肿的诊断要点:

兼证

可能的诊断

常为全身性水肿,发展缓慢。伴有饥饿和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肺结核、严重贫血等。).

营养性水肿

女性,轻度或中度水肿,月经前7-10天以上,月经来潮后消退,常伴有烦躁、失眠、头痛、懒惰、乏力等症状。

经前紧张综合征

开始于脚踝和下肢,疲劳后加重。水肿向上蔓延加重,颈静脉膨出。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或伴有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

心力衰竭

早期眼睑和面部水肿在早晨起床后最为明显。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分布与体位关系不大。尿液检查显示蛋白尿和管状尿。

肾炎和肾功能不全

常见于踝部并逐渐向上扩散,可伴有腹水,但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可见蜘蛛痣、黄疸、肝脾肿大。

肝硬化

指压后皮肤无明显凹陷,伴有皮肤蜡黄干燥、脱发、反应迟钝、中度贫血。

甲状腺素缺乏引起的粘液水肿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下肢或面部轻度水肿。

醛固酮增多症,由内分泌失调引起

肢体一端的局部水肿通常是由局部静脉和淋巴回流不良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

栓塞性静脉炎、丝虫病、局部炎症、外伤或过敏等。

水肿是一种以体内水潴留、皮肤泛溢为特征的疾病,表现为头面部、眼睑、四肢、腹部、背部,甚至全身水肿。

二、历史沿革

1.病名及分类:此病在《内经》中称为“水”,根据症状不同分为“风水”、“石水”、“涌水”。湿病的证治在证治中的证治在证治中的证治在证治中的证治在证治中的证治在治中的证治在治中的证治在治中的证治在治中的证治, 其中又可分为五种:风水、皮肤在宋代,水肿被严格使用,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 《方继生水肿门》说:“阴水为病,脉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少而清,大便多沥...阳水为病,脉沉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闭。”

2.病因病机:《苏文水热血论》指出:“勇者过劳,肾必出汗,遇风不能入内腑,不能出外肤。可以去穴位,在皮肤里游走,就会是一种肿胀。”"因此,它在肾中,它的末端在肺中."《苏文志珍大论》也指出:“一切湿胀皆属脾”。明代李倩在《医学概论》中提出了疮毒水肿的病因学说。

3.治肿:苏文的汤水醅理论提出了“平治平衡,上园驱鬼,打扫屋子”的治疗原则。在治疗中提出了发汗、利尿两个原则:“有水者,腰以下肿,宜小便,腰以上肿者,宜发汗治之。”任斋知止许芳《张方论》创立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水肿。4.护理与预后:唐代孙思邈提出水肿必须忌盐,并指出有五种不可治的水肿:“一是面部浮肿发黑,为肝衰竭;二是手掌肿胀无纹理,是心力衰竭;三、腰肿无纹理,为肺损之死;第四,阴肿不起者,为肾衰竭;5.脐满肿则脾衰。”

病因和发病机制

水肿的一个证型是由风邪袭表、疮毒内侵、外感湿邪、饮食不当、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引起的。本病的发病机理是肺失调,脾失运化,肾失开合,三焦不利。

一、原因

寒气和风水互相争斗

风侵袭肺表,导致阳气运行不畅。

湿热毒侵水湿蕴水肿。

疮毒侵湿热,积阴水。

感受水湿脾输导,泡于水湿滞水止。

饮食不佳,脾阳虚弱。

过度劳累导致的身体虚弱

肾脏构音障碍

肾阳不足

水肿疾病发病机制示意图

第二,发病机理

1.病机要点:水肿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肺功能不全、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三焦气化不利。

2.病理脏腑:肺、脾、肾中,关键是肾。

3.物理性质:阳水为真,多为外感风邪、疮毒、水湿所致。阴水属于虚或虚实夹杂,多因饮食疲劳、禀赋不足、久病不愈所致。

4.物理因素:风邪、水湿、疮毒、血瘀。

5.机械转换:阳水和阴水可以相互转换或混合。

一般来说,阳水易消,阴水难治。

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水肿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然后到达四肢全身。

2.轻者仅眼睑或脚踝肿胀,重者全身肿胀;连腹部都是满满的,哮喘也不能平躺;更严重的病例可出现尿失禁或少尿、恶心呕吐、口中恶臭、流鼻血、头痛、抽搐、谵妄等危象。

3.有虫蛀、心悸、疮毒、紫癜和慢性病史。

二、疾病与辨证

1.水肿和腹胀

水胀

膨胀

特殊点

头面部或下肢先肿,然后全身,腹壁无青筋外露。

单腹胀,面色苍白,腹静脉外露,肢体无肿胀,或后期肢体轻度水肿。

肤色

清新明亮,后期灰黑。

淡黄色,面部发红,颈部和胸部有血痣

病理内脏

肺、脾和肾

肝、脾、肾

2.阴阳水水肿

分类

症状特征

水漾

阴水

病因

风邪、疮毒、水湿

进食疲劳,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的内脏丢失

病程和潜在疾病

又短又急

漫长而缓慢

水肿部位

头和脸很明显

下肢更差。

肤色

又亮又瘦

发黄和灰色停滞

抑郁

按下即可轻松回复

使劲按回复。

一、辨证要点

水肿的证候首先要区分阳水和阴水,区分它们的病理属性。阳水是真的,是风、湿、热、毒引起的。阴水多属实质虚标实。因为脾肾虚弱,气不会化为水,久则淤血停水。

其次,要区分肺、脾、肾、心四脏病变的不同。最后,对于虚实夹杂,有病在身的人,要仔细区分虚实的主次。

二、治疗原则

发汗、利尿、通下是治疗水肿的三大基本原则,具体应用因阴阳两虚而异。阳水以祛邪为主,宜发汗、利尿或驱逐,同时配合清热解毒、理气祛湿等方法。阴水应以扶正固本、健脾温肾为主,同时辅以利水养阴、活血化瘀等方法。对于混现实的,要兼顾,或者先攻后补,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三、辨证论治的分类

(一)阳水

1.风水相竞证

眼睑水肿,随之而来的是四肢和全身的肿胀,来得很快,出现恶寒、发热、四肢酸痛、排尿不利等多种症状。易患风热者,伴有咽喉肿痛、舌红、脉滑。偏风寒者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滑或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活水。

代表:越脉加甲术汤。

常用药物: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桑白皮、黄芩。

证候变化:如见汗邪、卫阳不足,应加减季芳黄芪汤,益气活血;若表证逐渐化解,重者并有持续性水肿者,可按水湿浸证处理。

2.毒物入侵综合征

眼睑肿胀,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小便少而色红,全身生疮,甚至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或滑。

治法:宣肺解毒,利水消肿。

代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常用药物: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白子菜。

3.水湿浸渍证书

全身浮肿,下肢明显,无指压,小便短,体虚重,胸闷,厌食,恶恶,苔白腻,脉缓,起病慢,病程长。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代表:五皮饮加凌薇汤。

常用药物: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生姜、苍术、厚朴、陈皮、草果、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4.湿热证

周身浮肿,皮肤紧绷透亮,胸闷胀满,燥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或细。

治疗:分湿热。

代表人物:术赤音子加减。

常用药物: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猪苓、茯苓、泽泻、木通、花椒、赤小豆、黄柏、商陆、槟榔、大黄。

(二)阴水

1.脾阳虚证

身体长期肿胀,特别是腰部以下,抑郁,腹胀,闷闷,难以恢复,便溏面色晦暗,神疲乏力,四肢乏力,小便短赤,舌淡,苔白腻或滑,脉缓或弱。

治法:健脾温阳利湿。

代表:石皮饮加减。

常用药物:干姜、附子、草果、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茯苓、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

证候变化:脾气虚弱,周身浮肿,面色萎黄,晨起头面部严重,活动时下肢浮肿,食之倦怠乏力,排便频繁,舌苔薄腻,脉弱,宜益气健脾,理气祛湿。

2.肾阳虚衰证

水肿反复增减,腰部以下面部浮肿,使之难以压低,尿量减少或增多,腰酸冷痛,四肢冰凉,畏寒乏力,面色苍白,甚至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腹胀,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滞缓。

治疗:温肾助阳,化气利水。

代表:济生肾气丸、真武汤。

常用药物:附子、肉桂、巴戟天、淫羊藿、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

证候变化:反复发作肾阴虚水肿、神疲乏力、腰酸遗精、口干口渴、五官发热、舌质红、脉细数等。治疗应以滋肾养阴、利水利湿为主,左归丸加泽泻、茯苓、葵花子。

肾虚肝郁、头晕头痛、心悸、腿软、四肢瘫痪者,可加入鳖甲、牡蛎、杜仲、槲寄生、野菊花、夏枯草。

病程缠绵,反复,正气日衰,外感邪气重发,症见发热,恶寒,肿毒多剧,小便短赤。这是一个虚实夹杂的证候,急了就要对症治疗。第一,从风水上治疗,但要兼顾正气不足的一面,不能用药物解表,以越脉汤为主,加党参、菟丝子等中药扶正祛邪。

3.瘀血阻水证

水肿持续时间较长,有不同的肿胀电位,四肢或全身水肿,以下肢为主,皮肤有瘀斑,腰部刺痛,或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

治疗:活血化瘀,行气活血。

代表:桃红四物汤、五苓散。

常用药物:当归、赤芍、丹参、益母草、红花、喜树花、路路通、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泽泻、车前子。

预防性护理

1.忌风邪。

2.防止水侵入。

3.注意你的饮食。水肿患者应忌盐,肿胀严重者应无盐饮食,轻度肿胀者应低盐饮食(每天3-4克盐)。消肿后,也要注意不要吃太咸。

4.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划伤。

5.记录每天的水和液体量。

6.坚持治疗并定期随访。

7.休闲与放松的结合。

准备临床证据

1.提高临床诊断和辨证能力:水肿证病因病理变化复杂,涉及脏腑众多。因此,掌握不同病因的致病特点和不同脏腑的证候特点,有利于提高临床辨证能力。

2.攻排水法的正确使用:攻排水法是治疗阳水的一种方法,只适用于病初甚肿,正气尚盛,发汗利水无效,但目前确有脉象者。

3.祛瘀利水法的应用:对于有瘀血的水肿,活血化瘀利水法往往是提高水肿疗效的重要环节。

4.肾毒性药物的使用:近年发现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马兜铃、关木通、防己、益母草等也有一定的肾毒性,水肿患者应避免大剂量、长期使用。

5.及时治疗水肿的严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