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母爱为主题的群舞
舞蹈一开始,这位中国母亲就用有力的动作表达了对日本人的仇恨。指向前方的手苍老却坚定地举起,那是对日军暴行的控诉。对于这位中国母亲来说,那是不可原谅的黑暗和鲜血以及难以忘怀的痛苦和悲伤。他们用手捂住嘴,无声地尖叫,却让痛苦和愤怒直抵人心。佝偻的脊背,绝望的眼神,舞蹈深刻地表现了中国母亲的苦难,以及失去亲人的痛苦。
当那个日本小女孩抱着头出现的时候,中国妈妈开始了灵魂的挣扎。一方面,她恨她的敌人的国家和她的家庭。另一方面,看着这个可怜的小孩,这位善良的中国母亲感到难以忍受和同情。但最终无私的母爱让中国母亲接受了日本孤儿,演员们围成一圈后散去。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来自中国的小女孩的衣服。
在抚养孤儿的时候,中国妈妈们表现出真情实感和无私奉献,让大家感受到中国女性的伟大精神。在寒冷的冬天,当一个母亲把孩子的手放在怀里取暖,却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一个中国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言而喻,不分国界。这才是真正的“大爱”。此时的小二郎,当年的异国他乡,已经变成了地道的中国姑娘。她的活泼和善解人意,让中国妈妈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简单的播种收割动作,让人想起母亲的辛苦,养育这个不属于她的孩子,仇恨与母爱的矛盾,母性的伟大时刻。尤其是歌词“老玉米,金黄,撑起了洋孩子。我拿着玉米回头一看,我妈正站在地里……”我不禁模糊了视线。
沉默中,气氛变得沉重。那时候小二郎已经大到可以帮妈妈了,但是中国妈妈不让孩子这样呆着。白发苍苍的母亲弯着背,一步一步摇摇晃晃地拿出当年的和服,给她讲当年的故事。她狠着心把女儿从怀里推出来的时候,还不死心,心如刀割。是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是她的儿子。谁能理解她的苦恼和无奈?为她送行时,母亲和孩子恋恋不舍,让人感动。尤其是在大雪中,妈妈盯着我看了很久,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妈妈的博大胸怀。
我不是表演专业的,看不懂舞者的舞蹈动作。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艺术。但《中国母亲》显然是一个成功的舞蹈。它所体现的感情是如此的深刻和真实,让我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虽然只有短短的8分多钟,但突出的主题和恰当的艺术手段自然结合。整个舞蹈看起来结构完整,故事清晰,艺术表现饱满真实。它能清晰地表达舞者想要表达的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变化:愤怒、包容、复杂、不情愿...在这场舞蹈中,无论是动作、表情还是情感表达,表演者都完美地运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塑造了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和细节,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母亲最伟大、最本真的心灵。
整个舞蹈中,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炫目的舞蹈灯光,也没有字幕解释作品内容。日常生活中最朴素的东北妇女服饰,典型农村妇女发髻的中国母亲形象,给人一种自然、亲近、苍凉的历史回归。默默努力的姿势,被工作微微压弯的腰,描述着生活的单身与辛酸。
民间曲调清新的音乐,东北特色的淳朴儿歌,贯穿了整个舞蹈主题的故事结构。恨,接受,养育,送我。随着故事的发展,音乐也随着跌宕起伏而变化。在激昂、缓慢、快速、深沉的音乐变化中,人们不仅被视觉所震撼,更被听觉完全融入整个故事。音乐和舞蹈的结构是紧密相连的,这种音乐同步的方式让舞蹈各部分的衔接更加自然,给人一种“无缝”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