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洪水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武汉的地理环境是武汉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被长江和汉江切成Y字形的三块。武汉市南部有近东西向的带状丘陵,周围有密集的树枝状沟壑,近百个湖泊遍布全国,形成了水系发达、山川混杂的复杂地形。最高海拔约150m,最低陆地海拔约18m。
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冬季略显凉爽湿润。
武汉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大城市之一,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近1/4,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滨江、湖滨水生态环境。
武汉市水域总面积2217.6平方公里,覆盖率2610%,人均地表水114000平方米,人均地表水居世界主要城市之首。它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中心。我国5公里以上河流165条,水面面积471.438+0平方公里。
武汉有166个湖泊,被称为“百湖之城”。正常水位时,湖面面积803.17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汤逊湖是亚洲最大的城市湖泊(面积47.6平方公里),面积33.9平方公里的东湖占据中心城区第二位。梁紫湖是中国生态保护最好的两大内陆湖之一。《武汉湖泊志》记载了武汉100多个湖泊的风光。武汉的湿地资源位居全球内陆城市前三。到2010,武汉湿地面积3358.3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9.54%,其中自然湿地1561.86平方公里,人工湿地1796.49平方公里,享有“湿地城市”的美誉。
武汉洪水的地理原因是什么?武汉洪水的地理成因与梅雨有关。目前武汉的降雨量是今年以来最大、最长、最广的一次梅雨,并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气象学上,梅雨主要是指初夏(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出现的一段降水强、降水频繁的持续阴雨天气。因为这个时期是江南特产黄梅的成熟期,所以被称为“梅雨”或“黄梅雨”。由于这一时期气温高、湿度大,为霉菌滋生提供了绝佳的温床,衣物、器皿容易发霉,所以又被称为“霉雨”。对此,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梅雨或霉雨,说是沾衣沾物,皆生黑霉。”
统计表明,梅雨区全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暴雨和暴雨日发生在梅雨期。梅雨一般占全年降雨量的20% ~ 30%,有时甚至达到50%。梅雨期降水引起的河流水位上升期为梅雨期。这是我国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主汛期,是一年中流量最大的时期。历史上,长江、淮河流域的大洪水大多发生在梅雨期。
以上内容是关于武汉水灾的地理成因及相关地理环境的介绍。同学们要学会从时事中寻找与我们考试相关的地理信息,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回答。这是学习地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