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传统春节习俗春节贴零零碎碎。
所谓“零碎”,是相对于对联、对联而言的。在东北的一些地区,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和窗框上贴上红对联、对联,这是节日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写对联、对联的时候,要写一些比较潦草的字,贴在家里不显眼的角落,这就是“零碎”。
以前过年在农村写对联,一般都是找村里喝过墨水的“文化人”。“文化人”把纸铺在桌子上,泡好茶,挽起袖子,把一本泛黄的“农民历”前后左右翻着,选出一对对,然后用毛笔抄写。
写“零零碎碎”没必要这么煽情。村里任何一个对文墨有很好认识的人,甚至一个刚刚背过书包的孩子,都可以抄起笔来,因为那些点点滴滴写出来的字,早已储存在农村人的脑子里,根本不需要构思。
于是,一片片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的“零碎”,像从天而降的鞭炮,袅袅而飞,布满了农家乐的角落:贴在灶台上的“零碎”,是“四季鲜菜”;院子里贴的“点点滴滴”是“院中春色”;鸭舍鸡糊的“零零碎碎”是“鸡鸭成群”;羊圈、牛棚上的“零碎”贴纸是“六畜兴旺”;动物槽头上贴的“零碎”是“槽头旺”
井台上贴的“点点滴滴”是“清泉长流”;粮店上贴的“零零碎碎”是“大丰收”;贴在门雕像旁边的“零零碎碎”是“开门”;门框旁边贴的“零零碎碎”是“抬头见幸福”;车厢上贴的“零零碎碎”是“安全进出”;厕所里贴的“点点滴滴”都是“如厕愉快”,各有各的话,等等。
这些“点点滴滴”有的是善意的提醒,有的是虔诚的希望,有的是美好的希望,有的是真诚的祝愿,反映了农村人对顺利幸福生活的期待和祈祷。“零零碎碎”都是乡下人的真情流露。比起精美的对联和倒挂的红字“福”,更有信息量,更亲切。所以很多家庭除了贴对联、年画,还要贴“小品”。
“零零碎碎”中的“手机”,应该是贴在墙上的“春联”——宣告春天到来的横幅。“弹簧条”通常是一个长的垂直条。其长度虽与对联一致,但比对联窄得多。通常有一些话是乡下人最爱听、最想说的,比如“过年宜喜,全家乐开花;去年挣了三万五,今年挣了八万八。”整个故事朴实无华,却透露着追求和希望。
当然,也有个别人用“春条”来戏弄和捉弄别人。有一次一个老人嫌一个后生穷,就破坏了女儿和后生的婚姻。春节前,老人让小伙子写“春条纹”,小伙子把心里的火全撒在“春条纹”上:“金鸡满架,鸡蛋不剩,院子里一片混乱;肥猪满圈,都吃完了,剩下一只还得送到庙里去许愿!”老人大受羞辱,一时成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