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测天气?

早在3000年前,我国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气象的记载。北魏的贾思勰在《齐·姚敏书》中也记载了天气谚语,如“天晴,夜将霜”。唐杜甫的诗中有“杜鹃催春种”,指的是杜鹃鸣叫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农民可以播种。

还有一些天气谚语是世界性的。比如中国有句谚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里”,在日本也广为流传。这句谚语以另一种魅力出现在美国:“傍晚天空是红色的,水手是快乐的。”

古代人测天的经验就是今天天气预报的雏形。这些经验中有许多至今仍在民间流传,仍被用于天气预报。

在万里晴空或星月稀稀的仲夏夜,当你仰望天空时,有时会发现太阳和月亮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内有红外紫色,看起来像薄纱,又像一幅写意的画。这个美丽的光环在气象学上被称为日晕和月晕。它们是太阳和月亮的光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中含有不同的水蒸气而发生折射造成的。

古人很久以前就用头晕来预测天气,比如“雨三夜太阳晕,午风月亮晕”,“雨里太阳连枷,风里月亮连枷”,“天晕,水常流”等等,都是关于头晕的天气谚语。这些谚语似乎表明,只要有头晕,就会有风吹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