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是什么节日和民俗?

舞狮是春节期间的节日民俗。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当元宵节或集会庆祝时,人们都来舞狮娱乐。舞狮可分为南北两种。狮子是由彩色布条做成的。每只狮子都有两个人一起表演,一个人头舞,一个人尾舞。表演者装扮成狮子,在锣鼓的音乐下做出狮子的各种动作。舞狮者在表演时,要用各种招式展现南方武术,很有阳刚之气。

舞狮的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也传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一起带回来的贡品。但舞狮的技艺,却是源于西凉的“假面戏”。有人认为舞狮起源于五世纪的军队,后来传入民间。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依据,在今天很难判断其对错。然而,在唐代,舞狮已经成为宫廷、军队和民间的流行活动。唐端安节《乐府杂搜》曰:“戏中五狮,高十余尺,各着五色。每狮十二人,身披红条,披衣画衣,手持红笔,称之为狮郎,舞太平乐。”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西凉歌妓》一诗中如此形象地描述:“西凉歌妓,西凉歌妓,蒙面胡人,假狮子。头尾木雕,镀金眼银牙。汾浔毛衣有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这首诗描述了当时舞狮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