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大黄”是什么?
大黄是中国四大中药之一。据史料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270年就开始使用大黄,公元前144年大黄被运往国外。几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黄的主要出口国。青海产大黄是我国大黄的优良品种。其生产历史悠久,以其品质好、产量高、疗效好而享誉国内外。最高年出口量为50万公斤。历史上,西宁长期以来是青海省大黄的集散地,所以青海大黄也被称为“西宁大黄”。大黄为蓼科高大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火参、金木、破门红、棉粒。藏语称为“君木扎”。青大黄生长在海拔2000-3500米的高山地带。常见于高山灌木和山坡草地,喜凉爽湿润的气候和疏松肥沃的土壤。茎直立中空,节膨大,光滑无毛,叶似蓖麻。它四月发芽,六月发芽,七月开花,九月结籽。青海的大黄有七种,其中最珍贵的是产量较高的大黄:一种是掌状叶大黄,茎高105-3米,夏季开绿白相间的圆锥花序;另一种是唐古特大黄,是掌叶大黄的变种。它的叶子深深地分为鸡爪,也叫鸡爪大黄,它的花是淡黄色的。这两种大黄在果洛、玉树、海南、海北、
黄南五州多,50年代最高年产量达80万斤。目前,果洛州种植大黄面积已达4万亩,年产量50万公斤。在许多其他地方也有栽培。
大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也是藏医、蒙医的常用药。大黄以根茎入药,根茎肥壮,萝卜状,表面褐色,内部黄色,故名“大黄”。大黄味苦寒,药性凶猛,故有“将军”之称。大黄含有两种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生物的苷类、鞣酸及相关物质。前者能刺激肠道蠕动,引起腹泻,后者有收敛作用,能止泻。生用、量大、煎短者有泻下性能,加工用、量小、煎久者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止泻性能。药理实验表明,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泻火凉血、利胆退黄、化瘀降压、止血的功效。大黄还可以作为染料、香料和酿酒工业的配料。人工种植大黄具有用工少、投资少、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等优点。可种植在林缘脚下、闲置荒地、房前屋后、田边角落。青海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合种植大黄,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