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是什么?
性味苦而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化瘀通络。可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泄泻、湿热黄疸、血热呕吐、目赤咽痛、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闭经、跌打损伤、水火烫伤的外治。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好清化,上焦和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牙龈肿。熟大黄有缓泻、泻火、解毒之功。用于治疗火疮。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血瘀出血患者。
app应用
1.用于大便干结、积滞泄泻、热性便秘、实热苔黄。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用于热毒炽盛、血溢不止、目赤、骤痛、热毒疮疖。本品与黄连、黄芩、牡丹皮、赤芍同用。
3.用于产后腹痛,血瘀,月经失调,跌打损伤,瘀血疼痛。使用时必须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此外,大黄能清湿热,用于退黄,常与茵陈、栀子等药同用。若将本品研成粉末,还可作为烫伤和热毒溃疡的外用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 ~ 30g,腹泻后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磨后涂于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女性在孕期、月经期、哺乳期不宜使用。
品种考证
大黄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劣药。《乌普本草》说:“生于蜀北郡或陇西(今四川北部、甘肃西部)。”《名医阿别录》也说:“生于河西谷、陇西(今甘肃)。”可见自古以来大黄主要产于甘肃和川北。《本草》说:“大黄,正月绿叶如蓖麻子,大者如扇子。根像芋头,大的像碗,一两尺长,细的像牛蒡,小的像芋头。黄色的花在四月盛开,有的像荞麦花一样绿红相间。茎呈蓝紫色,形似竹子。”蓖麻、芋头根、黄花等绿叶的特征与大黄1一致。荞麦花等绿叶的特征与掌叶大黄和掌叶大黄一致。唐古特库姆最大。EXBALF。《本草经》所附大黄图片显示,基生叶茎长,叶宽卵形,裂隙或浅或深,根茎粗,叶鞘残留,符合大黄属植物的特征。根据上述大黄的产地、形态及附图,可以认为古今所用大黄是相同的。
化学研究
大黄含有蒽衍生物、苷类、鞣质、有机酸和挥发油。
1.蒽衍生物分为:(1)游离蒽醌衍生物,如芦荟大黄素、菊酯、大黄酚、大黄素、异大黄素甲醚、紫草酸d、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甲醚等。⑵结合蒽醌类化合物,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的单双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单糖苷;蒽酚和蒽酮化合物:大黄酸、棕榈苷和糖类如番泻苷A、B、C、D、E、F等。
2.苷类:土大黄苷,3,5,4'-三羟基二苯乙烯-4'-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3,5,4 '-三羟基二苯乙烯-4'-o-β-)。4'-三羟基芪-4'-O-β-D-吡喃葡萄糖苷(3,5,4 '-三羟基芪-4 '-O-β-D-吡喃葡萄糖苷)。
3.萘衍生物:虎黄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虎黄酮-8-(6 '-草酰)-葡萄糖苷和决明子。
4.单宁:没食子酰葡萄糖、d-儿茶素、没食子酸、汉防己甲素等。大黄四苯水解得到没食子酸、肉桂酸和黄明。此外,还结合了树脂。
还含有有机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乳酸、肉桂酸、异丁烯二酸、柠檬酸、富马酸等。
大黄还含有挥发油、脂肪酸和植物甾醇。
药理学研究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通便作用:
作用:一般服药后6 ~ 10小时会排出稀便。
腹泻有效成分:认为主要成分是番泻苷。
导泻机制:番泻苷在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蒽酮,可刺激大肠黏膜,增加肠道蠕动,引起腹泻。此外,它还能抑制肠细胞膜上的Na+和K+-ATPase,阻碍Na+转运,增加肠道渗透压,保留大量水分,促进肠道蠕动和腹泻。
(2)利胆和保肝
(3)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4)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止血效果:
特点:效果确切,见效快。
止血有效成分:α-儿茶素和没食子酸。
止血机制: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数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受伤部位的血管收缩
(2)降血脂:
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质过氧化物。
抗感染效果
(1)抗病原微生物:
抗菌谱:
敏感细菌包括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白喉、伤寒、痢疾等。
敏感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乙肝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
其他敏感微生物包括阿米巴原虫、阴道毛滴虫、日本血吸虫和钩端螺旋体。
抗菌活性成分: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抗菌机制:酶系统影响叶酸;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物氧化酶系统;诱导干扰素。
(2)抗炎和解热作用
(3)免疫调节:蒽醌衍生物能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药典标准
本品为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不含Balf。或大黄。蓼科植物。在秋末或第二年春天发芽前将茎叶挖去,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成花瓣或段,用绳子穿成一串晾干或直接晾干。
性格;角色;字母
本品为圆柱形、圆锥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长3 ~ 17 cm,直径3 ~ 10 cm。除表皮外,表面黄褐色至红褐色,部分可见白色似网状纹理和星散状(异质维管束)。剩下的皮肤呈褐色,有许多绳孔和厚厚的皱纹。实心,部分中心稍软,横断面呈红褐色或黄褐色,呈颗粒状;根茎髓宽,有星环或星散;根木发达,放射状纹理,层理环明显,无星点。气息清香,味道苦涩微涩,粘在牙齿上有沙感。
区别
本品横切面:根的木栓层和皮层大部分已去除。韧皮部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一层,形成一个环。木质部射线密集,2 ~ 4列细胞宽,含褐色物质;导管是非木质化的,通常1到数个在一起,稀疏排列。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和大部分淀粉粒。根茎髓宽,有常见的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异型维管束星散,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射线呈星形放射。粉末是黄色和棕色的。草酸钙团簇的直径为20~65438±060 μm,部分可达65438±090 μm..具有边缘孔、网眼、螺纹和环的导管没有木质化。淀粉粒多,呈球形或多边形,直径3 ~ 45微米,脐点呈星形。复合颗粒由2 ~ 8个部分组成。
取本品粉末少量,稍升华,可见菱形针状结晶或羽状结晶。
取本品粉末0.65438±0g,加20ml甲醇浸泡65438±0h,过滤,取5ml滤液,蒸发,加65438±00ml水溶解,加65438±0ml盐酸,水浴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萃取两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溶液,蒸发,加入残渣。另取大黄0.65438±0g作为对照药材,用同样方法制备对照药材溶液。然后取大黄酸对照品,加入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附录ⅵ b),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张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 ~ 60℃)-甲酸乙酯-甲酸(155:1)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燥,置紫外灯下。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5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图相对应的位置,出现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在氨蒸汽中熏制后,斑点在阳光下变红。
支票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用温水浸泡65438±0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65438±00μl,点于滤纸上,用45%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65438±00分钟,于紫外灯下(365nm)检视,无持续亮紫色荧光。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6小时。重量损失不得超过15.0%(附录ⅸ g)。
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0.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8%(附录ⅸ k)。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用作色谱条件和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填料。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54纳米。理论板数以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5 mg大黄素和5mg大黄酚对照品,置于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准确量取1ml大黄素溶液和2ml大黄酚溶液,置于25m 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成品(1ml中4μg大黄素和8μg大黄酚)。
制备供试品溶液,取本品粉末约0.65438±0g(过4号筛)[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二法)],准确称定,置于50毫升锥形瓶中,准确加入25毫升甲醇,称定,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次称定,用甲醇补足失重,摇匀。加入65438±00ml 2.5mol/L硫酸溶液,超声处理5分钟,加入65438±00ml氯仿,加热回流65438±0小时,冷却,转移至分液漏斗,用少量氯仿洗涤容器,合并至分液漏斗,分离氯仿层,用氯仿萃取酸溶液2次,每次约8ml,合并氯仿溶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即得。挥发氯仿,残渣加10ml甲醇,称定重量,置水浴中微热溶解残渣,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损失重量,摇匀,滤过,取滤液。
测定方法分别准确吸取上述两种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产品。
以干品计,大黄素(C1510O5)和大黄酚(C1510O4)的总含量不得少于0.05%。
用炒的方法制备草药
将大黄去杂,洗净,充分湿润,切成厚片或厚块,晾干。
大黄片用酒洗净,按酒煎法(附录ⅱD)煎。
将熟大黄去掉大黄片,按酒炖或酒蒸的方法(附录二D)炖或蒸至内外发黑。
将大黄切片烧焦,按炭炒法(附录二D)炒至表面发黑,内部焦黄。
性味与归经
又苦又冷。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和指示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祛瘀通经。可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泄泻、湿热黄疸、血热呕吐、目赤咽痛、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闭经、跌打损伤、水火烫伤的外治。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好清化,上焦和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牙龈肿痛。熟大黄有缓泻、泻火、解毒之功。用于治疗火疮。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治疗血热血瘀症。
用法用量
3 ~ 30g,腹泻后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敷用。
注意
孕妇慎用。
储存
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止虫蛀。
准备
大黄流浸膏
~~~~~~~~~~~~~~~~~~~~~~~~~~~
-2.植物
蓼科大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和根入药(见彩图大黄)。主要栽培品种为掌叶大黄,其次为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我国药用大黄历史悠久,西汉初年已批量分布到欧洲。是中国主要的出口药材之一。
掌叶大黄的茎中空,高约2米。根茎和根厚,黄褐色。基生叶有长柄,叶宽卵形,掌状半裂;茎生叶与膜质鞘托叶互生。圆锥花序,顶生,在夏天有浅黄色的花。瘦果有3个翅。唐古特大黄叶全裂,裂片窄而长。药用大黄叶浅裂,裂片宽三角形。喜欢凉爽干燥的气候,耐寒。适宜在阳光充足的环境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壤土上生长。避免连作。用种子繁殖时,可采用幼苗移栽或直播。春天或秋天播种,但秋天更好。如果它是通过芽繁殖的,当根茎被收获时,它可以被切割和种植。由种子或芽培育的幼苗都在第二年的秋天种植。种植后3 ~ 4年,当茎叶枯萎时,挖根茎和根,阴干或晒干获得商品。主要病虫害有大黄环腐病、大黄炭疽病、金花虫。青海、甘肃等地主产大黄、大黄,称为“北大荒”。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药用大黄,商品称为“南大黄”。
大黄的根茎含有游离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所有这些都没有引起腹泻的作用。此外,葡萄糖苷和番泻苷A、B、C等含有上述物质的共轭蒽醌衍生物具有泻下作用。此外,它还含有单宁。大黄的根茎和根具有清热泻火、化瘀、抗菌消炎的作用。生药是猛药,炮制的药是慢药。炭炒后,可用于止血。小剂量服用,有健胃收敛的功效。
~~~~~~~~~~~~~~~~~~~~~~~~~~~~~~~~~~~~~~~~~~~~~~~~~~~~~~~~~~~~~~~~~~~~~~~~~~~~~~~~~~~~~~~~~~~~~~~~~~~~~~~~~~
3.大黄
内容介绍:
大黄(本经)
不同的名称有黄亮、火神、伏如(《乌普本草》)、将军(《李当之药录》)、大黄配锦(《千金方》)、川军(《中草药手册》)、君(藏名)。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大黄的根茎。
植物形态学①大黄,天水大黄又名大黄、大黄、大黄。
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很粗。
茎直立,高约2米,光滑无毛,中空。
有根的叶子很大,有肉质的长茎,大约和叶子一样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直径40厘米以上,掌状深裂3-7枚,裂片全缘或齿状或浅裂,基部略心形,主脉3-7枚,顶部无毛或稀疏乳头状突起,底部有白色毛,多分布于叶脉和叶缘;茎生叶小且互生;叶鞘大,浅棕色,膜质。
圆锥花序大,分枝弯曲,平展,短毛;花小,丛生,在枝上互生,幼时呈紫色;花梗细,长3 ~ 4毫米,中部以下有1个节;花被6,2轮,内轮稍大,椭圆形,长约65438±0.6毫米;雄蕊9,花药稍外露;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向下弯曲,柱头头状,稍凹,V形。
瘦果呈三角形,有翅,长9 ~ 10毫米,宽7 ~ 8毫米,顶端略凹,稍心形,基部褐色。
花期从6月到7月。
结果期为7-8月。
出生在山林边缘半湿润的地方。
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②唐古特大黄,又叫锥栗大黄。
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2米,类似于以前的物种。
茎无毛或有毛。
根状叶稍圆或宽心形,直径40 ~ 70厘米,3 ~ 7个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羽状浅,先端尖,基部心形;茎生叶更小,茎更短。
圆锥花序大,幼时多为深紫色,也有绿色和白色,枝紧,小枝直;花小,有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为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呈三角形,有翅,顶部圆形或稍凹,基部心形。
花期从6月到7月。
结果期为7-9月。
出生在山林边缘潮湿的地方。
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
西藏等地。
③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高大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1.5m。
茎直立,疏生短柔毛,具紧密的节。
有根叶柄长,叶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具缺刻和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通常主脉5条,基生,上面无毛,或近州脉有稀疏小乳突,下面有毛,多分布于叶脉和叶缘;茎生叶小,茎短;叶鞘单生,稀疏短毛,基部开裂。
圆锥花序,大,分枝多,花小,直径3 ~ 4毫米,4 ~ 10花簇;花被6,浅绿或黄白色,2轮,内轮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形,边缘不整齐,外轮稍短;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在3上。
瘦果呈三角形,有翅,长约8 ~ 10毫米,宽6 ~ 9毫米,顶部凹陷,红色。
开花结果期为6-7月。
它们大多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山区。
分布在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上述植物的茎或幼苗统称为大黄茎,也可入药。详见文章。
9月至65438+10月采集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根,剪去茎叶,分根,刮去糙皮和顶芽,晾干,晒干或切片晾干。
药材①北大荒为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
商品分两种:一、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鸡蛋吉祥,长约6 ~ 17厘米,直径约3 ~ 10厘米;外皮已经被去掉或者还有少量残留。外表面黄褐色或红褐色,可见类白色菱形网状纹理,俗称织锦(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织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星,一端常有绳孔。
质地坚硬,横切面黄褐色,颗粒状(俗称高粱渣),略油,有时外围附近可见深色形成层和放射状桔黄色射线,髓内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环状,有黄至褐色的弯纹,又称织锦。
气特殊,苦微涩。
所在地:青海铜仁、同德。
另外还有凉州大黄、贺州大黄、岷县大黄,都属于西宁大黄。
其中凉州大黄又叫黄亮大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体形状似狗头,顶端扁而圆;下半部分是锥形钝头,质量也不错。产于甘肃武威、永登一带。
二泉水大黄一般比较长,切成段,个头大、形状圆的往往是竖着切片。质地疏松,内部颜色比西宁大黄浅,织锦花纹不明显。横切面的星星也呈环状排列,其他类似西宁大黄。
位置:甘肃泉水、西丽。
属于泉水大黄类型的商品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几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
②南大黄,又名川大黄、马蹄大黄。
它是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
多为截段,一端略大,形似马蹄铁,少数也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 ~ 12 cm,直径约5 ~ 8 cm。木栓已除,表面呈黄褐色或黄色,有轻微弯曲的棕纹(织锦)。
断面呈黄褐色,空隙多,星点大,排列不规则,质地疏松,纤维丰富。
味道很淡。
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雅安、南川等地。
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也产。
以上各种大黄,外观黄褐色,有明显的锦、星,质实重,油香苦而不涩,嚼之有粘性,为上品。
另一种大黄是大黄的根茎和根,也称为大黄。
通常为不规则圆柱形,外观红褐色、黄色,无横条纹,质坚质轻,横切面无星、锦,红褐色射线细而直。
气息不香,味道苦涩。
质量。
服用后感觉腹痛。
生大黄(又名盛骏)炮制:将原药除杂,大小分级,炖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干燥。
酒大黄:将大黄片均匀喷上黄酒,略炖,放入锅中文火煸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加黄酒14斤)。
熟大黄(又称“熟军”或“作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与黄酒拌匀,放入蒸笼中蒸熟,或放入坛子中密封,坐于水盆中,蒸透,取出晒干(100斤大黄为30-50斤黄酒)。
也有人按照上述方法反复蒸2 ~ 3次。
大黄炭:将大黄切片放入锅中,用猛火炒至外表焦黄(储存),略喷水,取山晒干。
论雷公烤:大黄蒸的地方,从来不到上海,所以七度蒸,晒干。
但洒上稀蜂蜜水蒸一伏,其大黄如黑糊,在日本和中国晒干。
性苦性寒。①经典:味苦寒。
②乌普本草:神农、雷公:味苦,有毒。
扁鹊:苦味,无毒。
李:微寒。
3“不录”:大寒,无毒。
④药性理论:味苦,甘。
归胃、大肠、肝经。
①《本草汤》:始于,足阳明经。
②纲要: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分为五经。
③本草经:入手小肠经、手心经少阴。
手少阳三焦经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破瘀散结。
治实热便秘,谵妄,消化不良,初起痢疾,急泻后重泻,瘀血,闭经,腹部包块,发热,突眼痛,吐血,鼻衄,黄阳,水肿,淋,痈,肿毒。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祛瘀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泄泻、湿热黄疸。
①经典:瘀血、血瘀、寒热、脘腹痞块、留宿为食、清胃、推陈出新、疏通水谷(《水谷》作品《水谷道》)、调理中餐、安神五脏。
②“别录”:宁胃降气,化痰实,肠热腹胀,女子寒血腹胀,小腹痛,老血潴留。
③药性理论:控寒热,促消化,炼五脏,疏女子月经周期,兴水肿,破痰,积寒热,留食积,益大肠,贴热毒肿,治小儿寒热病,心烦,脓蚀,淤血。
④《日华子本草》:能行气通络,利关节,解塑滞湿,使四肢寒热,温化痰,利小便,利大便,敷-切疮、疔疮、痈。
⑤纲目:主治白痢、急性腹痛、尿稀、热盛、谵妄、黄疸及各种火疮。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治腹泻,不宜久服),1 ~ 4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
外用:研末,用水或醋敷。
宜忌诸症,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滞血瘀,以及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