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过年有哪些不同的习俗?

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黑龙江:饺子吃硬币吉利。

春节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除夕夜,我们必须吃饺子,但黑龙江人要在饺子里包一些硬币(通常用花生或其他坚果代替)。谁吃这样的饺子,谁就预示着好运和新的一年的好运。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有些水果冷冻后会有不同的味道。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的是冻秋梨。在吉林,有一种梨叫秋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所以人们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叶子。冷冻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汁液充足。冷冻梨在食用前应先在水中解冻。除夕后吃这种梨可以解酒解腻。

二、江苏:聚财遍地找“元宝”

苏州人在年夜饭里放熟菱角,吃的时候挖出来,叫做“挖元宝”。亲朋好友来来往往,泡茶时要放两颗青橄榄,意思是喝“元宝茶”,寓意“恭喜发财”。

南通人有在家中或堂前种植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寓意生命日日盛开,四季常青。

三、浙江:元旦“青田蚕”

浙江省武城县,大年初一叫“青田蚕”,在上面放一根长杆束草,点燃焚烧,敲锣打鼓。在杆子上点燃一盏灯笼,直到3月3日。

宁波开学第一天想吃豆粥。晚上关门前,再放一次“关门炮”。

绍兴过年请客用“茶碗”,里面放橄榄和金桔,同时放茶蛋,称为“捧金元宝”。

四、广东:拜年是一场换橘子的运动。

广东潮汕地区的人,出门拜年前总要带一大袋橘子。每次拜访亲戚,都会给他们大橘子,不管多少,都要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落座后,亲戚们会用潮汕功夫茶招待,离开时会送回来大橘子。

5.老北京:最讲究吃法。

老北京人过年特别讲究,尤其是吃的方式。以前老北京有一首民谣:“不要贪孩子。过了腊八,就是过年了。喝几天腊八粥,就是23里。”二十三、香瓜发粘;二十四、扫屋;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送面子;二十九、馒头;熬夜30晚,元旦扭一扭...“腊八粥、油炸豆腐、炖羊肉等。这首民谣里列举的都是老北京春节期间的美食。如今,这些东西司空见惯,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们只在过年的时候才被摆宴。

六、山西:年夜饭不说话。

山西现在已经很少有拜神拜祖的习俗了,但是三十岁吃饭不说话的规矩还保留着。春节的第一餐是饺子。煮饺子的时候,放鞭炮。为了驱除邪恶,寻求好运,一些地区用芝麻茎煮饺子,这意味着新的一年就像芝麻开花,日子越来越好。

七、辽宁:难忘农村血肠

在辽宁农村,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做年糕,蒸粘豆包。很多人会杀猪请客,邀请邻居亲戚朋友摆酒席。吃饱喝足后,热情的主人还会把灌好的血肠给客人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