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元杂剧作家和作品一个名词解释?
作者分为三期:第一期(1234-1276),记载作者57人,均来自北方。第二期(1277-1340),“金芳已故的人才为他人所知,已故的人才为他人所不知”,第三期(1341-1367),“金芳的人才为他人所知。前期是高度繁荣时期,作家作品数量可观。当时的活动中心在大都,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士朴、马致远、白朴。后期活动重心南移,主要作家有秦、郑光祖、乔吉。作者介绍了四位元曲大师:关汉卿,其生平资料甚少。根据鬼神的记载,很可能是元代的一位医生。他是一个熟知勾栏艺妓的戏剧家。他“天生风流倜傥,学识渊博,风趣聪慧,是一时之冠”(《天津实录》解析)。他是元初杂剧领域的领军人物,与、梁、费等杂剧作家都有交往。他巧妙地运用了元杂剧的形式,在人物塑造、戏剧冲突处理、戏剧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窦娥元》中,诡计自始至终都集中在窦娥身上。先写她悲惨的一生,再展开她和流氓们的冲突,再聚焦贪官对她的压迫,最后写她的复仇斗争。在《单刀会》中关羽和鲁肃的冲突展开之前,龚乔和司马徽以八折的价格衬托出关羽的豪气,使得关羽虽然没有出场,却有很强的配音效果。在《望江亭》、《拜月亭》、《西蜀梦》中,优秀的心理描写打开了人们内心世界的窗口,成为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他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省略次要情节,突出重大事件。在《窦娥原》中,安排了窦娥被斩首后天地变色的奇迹,但省略了几个关于窦娥婚姻和丈夫死亡的字眼,没有浪费多余的笔墨。作为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大量生动的民间语言,铸造了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了生动流畅的语言风格。这主要表现在人物语言的个性上,歌白凉,符合人物身份。比如窦娥的《不义》中说:“婆婆,到了冬节,正月十五,米水不够,纸钱半碗也吃不下。和窦娥烧个陌生人看你的了”说白了就是没有加工的痕迹,非常符合窦娥在封建社会的小媳妇身份。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部杂剧。他的悲剧《窦娥原》“不愧为列入世界大悲剧”(用王国维的话说)。1958年,关汉卿被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王实甫,名德信,伟人。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代表作有《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等。白朴,代表作《马上上墙》。郑光祖,本名德惠,平阳(今山西临汾)湘陵人。他的生平事迹在《鬼录》中有简要记载,书中说他“以儒补杭州路官。为人直爽,不与人交朋友,因此,很多男人鄙视他们,时间久了,就会看到他们的善良,是别人比不上的。病逝,火化于西湖灵芝寺。每个旅行者都有自己的诗。公之所为,不赘述,名扬天下,声震闺阁。凌伦人叫它‘郑先生’,大家都知道它叫德惠。“郑光祖是元杂剧二期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18种,有离魂、绉梅飘香、王残登楼、伊尹撑汤、周公摄政、三战吕布、断链无盐、老君堂等八种。其中《离魂》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部爱情剧,取材于唐代传奇,对明代汤显祖写的《牡丹亭》有一定影响。文笔擅文采,朱权评价他为明初“九天明珠”。(《太和正谱》)岳伯传,济南人,说镇江人。生平事迹不详。他写了两种杂剧,铁拐李和杨贵妃,现在有一种铁拐李。李寿清是太原人。他曾经是将军,然后是县官。杂剧有十种,其中有两种:舞苑炊箫和刘度炊。贾为它所作的题词说,它“广传燕府,四百州,得青楼以香名”。说明他的剧作在当时广为流传,赢得了青楼艺人的尊重。李乾福出生在江州(今山西省新绛县)。、贾挂诗曰:“江州高藏李公谦,素阅门遮。“青山绿水白云不算什么。在细长的书楼里插牙签,研究周易的点,包括盐。可见李乾福在元初是一个隐士,他写的是一种“灰兰记”,存在于今天。师子章,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史进之后,他去了西域。和袁浩文交朋友。杂剧有《雨落竹窗》和《竹坞听琴》两种,还有一种《竹坞听琴》现存。乔吉,又名乔吉夫,字梦符,号鹤笙。也叫道士。太原人。住在杭州太乙宫前。他死于郑铮第五年(1345)。他浪迹江湖40余年,“号称不举江湖。“别想神仙了。”(双音,桂折序《自述》)。杂剧有十一种,包括《扬州梦》、《两代人的婚姻》、《金钱故事》,都是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喜剧。乔吉也是一位戏剧理论家。他的“凤头猪肚豹尾”、“开头美,中间威武,结尾响亮”(见陶《南村辍耕录》),在古代戏曲理论史上影响很大。金,字芝罘,是杭州人。曾任崇宁建康(南京)官,著有七种杂剧。今天在东窗事发的有追韩信和违者两种。秦,杭州人,后迁居杭州。生平事迹不详。有五种杂剧,包括让发、董唐老和剪发待客。大部分内容是宣扬封建礼教,而《文曲》则更为自然。朱权将其评价为“孤崖”。(《太和尹正谱》)周闻生于建德(今浙江),后迁居杭州。“知要广,才要巧”,“明调,谐音法”(《鬼录书》)。曾是小官,与钟思成相交,中年而亡。杂剧有四种,但只有《苏武回韩》有八折。杨紫,海盐(今浙江)人,曾任嘉义大夫、杭道总经理。《霍光鬼谏》、《玉让吞炭》、《尊德不伏老》等三种作品,都保存至今。萧德祥,著名的田瑞,出生于杭州。以医学为职业。他是一名杂剧作家,也是一名南戏演员。有五种杂剧和南戏。朱凯,字世凯。曾在江浙为官,与钟思成交好。作品有两种,昊天塔和黄鹤楼,都保存到今天。钟思成,杭州人,名丑翟,大良(今河南开封)人。厌倦了尝试。杂剧有七种,都失传了。他编纂的《鬼书》记载了元代杂剧作家和部分散曲作家的传记和剧本,是研究元代杂剧的重要材料。罗贯中,本名,散于湖海之中。钱塘人曾经写过历史小说《通俗三国演义》。杂剧有三种,其中一种是风云会。顾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元末任枢密院大法官,明初镇守沅州。杂剧有五种,其中一种是“城南柳”。杨讷,蒙古族,从姐夫姓杨,名暹罗,后改名讷,名敬贤,名如斋。擅长弹琵琶,擅长开玩笑。与贾相交五十年。杂剧有十八种,其中刘航寿和西游记是两种。李生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元末任淮南省宣传使,著有《梧桐叶》、《梨花梦》两种。今天,有一种梧桐叶。王紫逸,他的生活故事是未知的。杂剧有四种,其中一种是“误入天台”。刘队是浙江人,名字叫东升。生平事迹不详。有一部戏剧叫《焦红记》,流传至今。贾生于淄川(今山东淄博),后迁居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生于元三年(1343),卒于明朝永乐二十年(1422)。朱里在金陵立太子时,贾住在金陵,因会杂技而受到朱里的宠爱。“逢宴必作,无不称许”(《鬼书》续)。杂剧十六种,有《玉梳》、《菩萨蛮》、《登仙梦》、《金安寿》、《玉壶春》五种。另一个说《佩杜也带来了》也是他写的。朱权、曲贤先生、韩先生、丹秋先生,生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明十三年(1448)。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于大宁(今内蒙古),永乐元年(1403),改名南昌。死后,他死了,世人称宁为。杂剧有十二种,其中有两种是《冲墨子》和《卓文君》。另一位作者是《太和尹正谱》,这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北曲总谱。朱由敦,字成斋、全养子、全养翁,号全养道师、梁元科、老匡胜,晚年号金震老人。他是朱元璋的第五子,周和朱肃的长子。生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弘熙元年(1425)攻纣王,卒于四年(1439)。王献。能辞赋,共音律动。杂剧共有三十一种,总名为成斋乐府,现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