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藏海南黄华丽家具

(1)历史

在明清时期,黄海的旧家具本身就很少。我国明清家具研究最权威的学者王先生在其《明家具研究》一书中,以苏作(苏州产)为对象,对家具进行了列举和分析。的确,虽然历史上有苏作、左静、广作等流派,但苏作家具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品味的明式家具,因为它有着浓厚的江南文化底蕴。如果你现在想收藏这种家具,无异于寻找一件稀世珍品。只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或者上海博物馆的明清家具展厅看到。

瑞倩的《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家具131件》一书,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是否全部是海黄,不排除有产品是黄色的(越南梨),甚至是草梨(指缅甸、老挝等国花梨)。王石老几年前以象征性的50万美元,将70多件旧海黄家具卖给了上海博物馆,这是他一生积攒下来的。2006年9月21日,旅居海外的曾友和女士将丈夫(中国花梨家具第一书作者艾克)收藏的七件花梨家具捐赠给北京恭王府。

此外,还有一部分早在解放前就流向了美国、欧洲等地。比如美国加州有个尼尔森博物馆,专门收藏这类家具。还有的被港澳台爱好者珍藏。比如台湾省学者洪光明写的《黄华丽家具之美》,总要介绍47件私人私藏的家具(有些明显泛黄,如38页所列的圈椅)。所以国内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件还在藏家手里。

退而求其次怎么样?

明清时期仍有一定数量的旧家具被广泛使用,性价比较高。海南岛(80年代以前广东省的一个地区)现在还能看到一些痕迹:有的在海口的一些商业广场和古玩城,有的还在海南一些县市的商人和老百姓家里。有八仙桌(包括六仙桌、四仙桌)、圈椅、太师椅、官帽椅、仕女闺房椅、书桌、香案、案。

这里介绍两种民俗家具,比较能体现海南民俗特色的,就是四十出头的小箱子、小柜子,俗称米柜、钱柜。据海南黄华丽研究专家张志阳介绍,它通常是家里存放贵重物品的箱子。不可能为了锁一百斤米粒,就用昂贵稀缺的梨做这么复杂简单的家具。还有一种休闲躺椅,是文革时期广东、上海、福建的知青引进的。虽然它们不属于明式家具的范畴,但仍然具有收藏和使用价值。比如改造后的米柜,可以改装成床头柜、灯台、盆景台。躺椅随处可见,被视为北京上流社会休闲人士的奢侈时尚物品。尤其是质量好的更有收藏价值。

笔者在海口市著名黄海制作人冯的作坊里看到一把正在翻新的躺椅,当即收藏。修整抛光的时候(不要烧蜡,一旦烧了蜡,刺鼻的气味会大大减少。可惜市面上大部分海黄家具都是打蜡的,为了追求更鲜艳的颜色和更明显的质感。全身是紫色的牛油果,脸贴着脸,淡淡的紫光,飘着香味。晚上一躺下,就在香味中安然入睡。其制作水平极高,融合了相同的色彩和纹理,排列有序,造型端庄,结构精巧,线条流畅,气质非凡。这让人无限感慨:即使在混乱的文革时代,依然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理想主义者。这种躺椅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明式家具放在一起很优雅。

光佐家具的特点是充分展现海南的地域优势,即用料大方,坯体略厚,当然略不如苏佐优雅灵动。这些旧家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海南当地的工匠做的,比较俗。这些东西很多都被拆了当原材料。还有一种工艺相当文艺,不逊于大陆。这是因为海南岛大部分人都是从福建移民过来的,有很多能工巧匠。比如琼山县的雕刻相当精细,有明显的莆仙木工痕迹。还有崖城府(今三亚市)、琼州府(今海口市)等地,文化繁荣。很多从内地回来的富裕家庭都带来了能工巧匠,他们用的家具也是典型的内地明清风格。

还有一些地方官员、商人和地主从内地购买广式和苏式家具。比如作者收藏了两张八仙表。一件是清中叶的雕花贡桌:8×8cm腿脚刻回文,刻花精美(意为花多富贵,诗传家,五谷丰登),罗国扬阳线。整个桌子用一个紫色的牛油果做成,又高又大,显示出大清强盛时期的霸气和厚重,以及神前贡桌的庄重和吉祥。二、清中叶仿明格桌:束腰、冰盘边、罗国剑、倒马蹄形,也是一整块黄红色的牛油果,做工简单,有明代的书香气息。另一方面,靠背和扶手的造型有点窄,没有苏那么舒展。这大概就是抄袭不能到家的原因吧。

谈历史价值,有两点可以一起介绍。首先,你能确定它的确切日期吗?但是有没有新的作品来顶旧的呢?不像字画,旧家具上面有日期,大部分没有生产时间;不像瓷器,可以通过窑址挖掘,刮掉一些原料,进行碳十四分析(两年前,一个外国买家买了一幅疑似达芬奇的画,经过对其纸质和颜料的科学测定,分析得更加具体,最后确定是达芬奇工作室的作品)。此外,家具的制造技术,尤其是常见品种的基本形态,往往延续数百年而无大的变化。比如明式家具中的顶椅、扶手椅、灯吊椅,一定是宋代定型的。

用新作品顶旧更不划算。大部分文物都是故意做旧的,以假乱真。只有海黄的旧家具,没人愿意做旧。这是因为“面粉比面包贵”。现在能做家具的老海黄料,每斤都要上千元。用这么贵的旧材料去复制旧的,变成文物,更不划算。比如上面介绍的两个八仙桌,一个旧料一个新作,价格至少是现在的两倍。更何况现在这种老料很难找。就算找到了,要么被别人卖了,要么要天价。所以只有旧料新作,就是把一些民间旧家具拆解成料,没有用新作代替旧作来冒充文物。

(2)艺术价值

《剑桥画报·中国史》有一句关于明式家具的话:“其优雅从未被超越。”这是一个恰当的评价。这就是明清家具的持久魅力。早在明代,金申在《长物志序》中就说:“数床有度,器有式,位有定,精而便,简而简,巧而自然。”江南地区文人参与设计制作的明式家具,蕴含着明代文人追求典雅精致的审美风格。这种风格是:简洁的造型,流畅的线条,科学的严谨,精细的做工,多样的装饰手法,以及精美的材料,举世无双。

明式海黄家具的风格,景德镇瓷器,景泰蓝,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张辉小说,汤显祖的邯郸梦,牡丹亭,,董其昌,沈周等文人画,徐渭,王铎的书法,以及蜿蜒婉约的园林建筑,都是同构的。

目前中国能做仿明清黄华丽家具的地方有海口、福建仙游、广东台山、北京。古代人能做的事,现代人也能做,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为什么像外国人说的“其优雅至今无人超越”?关键是今天的浮躁,虚伪,不厚道,而古代的人都是文化熏陶出来的,心态平和严谨。

现代人的生产资料是现代化的,这是古人无法比拟的。比如电脑绘图可以很精确,也可以100%复制明式;现代的刨子、锯子等工具是古人无法比拟的。在古代,只有绿色的鱼鳔被用来加固榫头和榫眼,而现代的胶水要先进得多。在古代,只能用割下的草来打磨,再怎么打磨,更换成千上万张砂纸产生的玻璃般光滑的表面也无法打磨...但是现在的厂商都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工作为设计生产的主体,老板甚至有些研究,很少有时间亲自参与其中。古人精益求精,尤其是为朝廷和达官贵人设计的,更是严谨。现在厂家都在找一个字“钱”。这样的世界风格如何能创作出堪比古人的精美艺术品?

对于粉丝和买家来说,一万个人里能找到几个真正懂得辨别真假的专家?所以以次充好是有市场的。不过笔者还是发现了个别厂商的精良制作。例如,在中国第一个黄华丽协会——海口黄华丽协会中,就有几位技艺精湛的工匠,他们探索并追求复古创新的精神。在海口黄华丽同乡会的成立现场,笔者看到了一对由紫色鳄梨制成的圆背扶手椅,其纹理栩栩如生。他们没有合作也没有化妆,连坐板都是独一无二的漂亮。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一对圆背扶手椅。它的造型和大小都是严格按照故宫和上海博物馆的圈椅来定的,更不用说打磨了;再加上材质,也是古人无法比拟的。

据笔者观察分析,明代使用的海黄多采自海南东部,材质疏松,色泽偏黄,甚至泛白。因为是大料,质地一般比较直,所以凡是遇到疖的都俗称“鬼脸”,即惊叹为“最生动可爱”,被视为海黄的典型特征。事实上,海黄之美真正体现的不是东方,不是黄梨,而是中西部,而是紫、红等牛油果。

鳄梨在古代很少使用,因为它们长在开采困难的山区,材料大多曲折细小。因此,我们很难在简介中看到黄海古代家具的美丽形象。如果有的话,也被作者冠以各种好听的名字。如《沧浪之云》《同心圆》《变幻莫测》。(如洪光明《黄华丽家具之美》中P70的镜盒面板,王《明家具研究》P155中罗汉床三屏单板围挡前屏,瑞倩收藏的家具131件封面四头圈椅后屏)。而这些图案在西方的牛油果里比比皆是,比它们更美!目前几乎不缺钣金,从树头和树根上取来的老鳄梨料用于家具制作。然而这却成就了超越明清的美。上海博物馆的一个头条被用作了一个专辑的封面。笔者在现场看到,整个车身都是黄花梨的直线,甚至还有弯曲的扶手,丝毫体现不出油梨的诡异之美。

这种仿明式新作市面上并不多见,很难找。即使价格再高,也早在生产前就被有识之士订购。想有一套,就看机缘了。

(3)外观(材质)

黄华丽家具的外观是由材料,颜色和拼布调查。

最重要的是补多少。黄华丽(学名降香黄檀)也是“十檀九空”。人越老越空虚。另外,世界物质基本见底了,不补也难得。也叫“不补非海黄”。笔者收藏的清中叶以前的阿明式老八仙,三盘(全国最大),直切,一整块木头,虽已百余年,但仍完好无损,这种品相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现在有的地方,有的厂家,一堆椅子至少用200块新干料拼接而成,还有很多虫眼,上色用的白皮,填充用的凹粉。这种“东拼西凑的衣服”,价格再低也买不到。也许过不了几年,就散架了,成了一堆废铁。广东某地专门做这种东西,一套圈椅的价格只要十几万。我也在市场和买家中看到了它的踪迹。

材料。总的来说,东方料远不如西方料,新料和干料远不如旧料和山料(就是砍下来放在山里被它们的白皮腐蚀),黄华丽远不如牛油果。

颜色。东方料基本都是黄色的。中西部的鳄梨分为几种颜色,如紫色、红色、棕色、黑色以及这些颜色的混合色。紫色最贵,最受人喜爱。《故宫》《紫从东方来》《红变紫》!

纯洁。现在几乎很难指望“一树一器”了。再优雅也是一样的产地,一样的颜色。越纯的外观,越高的外观。例如,用黄华丽做一幅画比用更贵但色彩丰富的鳄梨拼接起来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