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唐河旁边。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乡的唐河很宽敞。它像一条淡绿色的丝带,飘扬在这片简单而厚重的土地上,终日流淌,诉说着故乡的过去和未来。

我家过去住在池塘边。每天出门都会看到碧水蓝天。微风习习,庄稼诱惑地扭动起舞,路边的野花静静地开放;还能听到鸡叫、狗吠、鸟鸣;我能感受到劳动的节拍和村民们热情的问候和祝福。这是一幅美丽而真实的水乡生活画卷,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

连接唐河两岸的是对岸一个村子里的小木船摆渡,每次收费2分钱,给过往的人们带来了方便。每天都能听到无数次“过河,过河——”的呼喊和“来了,来了——”的回答。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声音特别大,给人一种安全感。但有一天,这种令人振奋的热情和温暖的声音突然消失在村民的躁动中。原因是摆渡人提出将过渡费提高到每人5毛钱——这无疑给每个工作日只挣几毛钱的村民增加了不少负担。于是我派人去谈判;没有结果。矛盾开始升级,从吵架到不让轮渡靠岸。最后,在村里的调解下,达成协议:河对岸各派一艘渡船摆渡其乘客。这平息了一场风暴。但两岸村民从此形同陌路。我们的孩子也在大人的再三劝诫中停止了渡江,没有了“渡江”的豪迈和激情。

有一次,对岸一个大男孩突然游过来,很认真地对我们说:“等我长大了,我要在这里建一座桥”,然后游回来,引起一阵笑声。我听大人们讲过很多次造桥,但是我上哪去筹那么多钱去造这样一座桥呢?这只能成为村民的梦想。想必对岸的村民已经多次提起此事,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思念。后来我们家“落实政策”回城多年,也没听说那里已经建桥了。

去年,我来老家出差,童年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我决定寻找天真的足迹。公共汽车在乡村公路上快速行驶。我问我的乘客唐河渡口在哪里。车上有人笑着说:“那是老黄历。为了建桥,我们已经撤出了渡口。这辆公共汽车必须去那里,我会提醒你下车的。”

在我急切的心情下,公共汽车终于停在了一座桥上。这是我的心,不,是唐河两岸村民心中的桥吗?宽阔的桥面连接着两边笔直平坦的乡村道路,缩短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唐河很安静,偶尔有小船经过,用波浪爱抚着河岸,给人一种温暖的魅力。家乡的村庄变成了整洁的居民区,村民们的愿望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中飞向了更高的层次。我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对着唐河大喊:“唐河,我回来了……”

喊叫声引来了几个村民,其中一个仔细看了看我,问道:“你不就是以前住在池塘边那栋红房子里的那个小知青吗?”我认出了他,他是对岸的摆渡人!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是的,我家就住在池塘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