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真正的社会科学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实行教员制度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造成这种现实的原因是,中国一直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的体制思维。1949之后,部分人文社科被禁,相关研究进程中断。人文社会科学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不争的事实。

仅举一个例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包括外籍院士)有1.545人,而社科院院士只有57人,退休的荣誉学部委员只有1.90人。这个数字后面应该加上一个括号“包括死者”。要知道,中科院1955公布的第一批教职工中,哲学社会科学系的教职工就有61人。如果你有耐心整理一下这份名单上人员的年龄和专业,你可以看到更多关于这支队伍的事实。总之就是两个字:穷。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也应该采用院士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和对该领域专家学者的尊重。当然,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发挥其积极作用。

这些年来,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为此争论不休。批准的理由就不用说了,相当可笑。比如,有人认为人文学科的科学含量很低,其学术成就难以衡量;还有人认为国内人文社科学者水平差,基本没有学术创新,就这样吧。前者是由于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无知;后一种修辞涉及到应然和应然的层面。对此,我认为社科院有必要建立院士制度。至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更何况,如上所述,社科院至今没有建立院士制度,这也限制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正常发展。

目前可以说是社科院会员制度改革的好时机。第一,国内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文社科。人们普遍认识到,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需要科技的发展,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提升。第二,建设文化强国,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是题中应有之义;第三,针对学术机构的改革,减少行政干预,突出学术导向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在这方面,可以说启动社科院的机制改革正当其时。

中国特色的教员制度不仅容易被误解,也不利于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对话。社科院实行院士制度,与中科院、工程院一起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将成为我国最高学术机构走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