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作品评价
在当代文坛,游是一位“不合时宜”的作家。他写战争,写土改,写反革命,从历史的尘埃转到对现实的强烈关注。从1957年的《中国人生》到《泥鳅》,我们不难发现,尤的小说具有一种罕见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我怀着深厚的感情写下了它们。当我看到那些扛着垃圾的农民工像小偷一样从豪华酒店里冲走的时候,我心痛,我替他们叫屈。”这是尤的小说选集《蛇会不会毒死自己》序言中的一句话,看完很有感触。
尤写《石门夜话》,和姜文打电影《鬼子来了》版权官司,读者并不陌生。但真正在文坛产生影响的是他不久前出版的小说《中国1957》。《中国1957》对所有经历过反右和没有经历过反右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好书。它可以有效地恢复我们身上那些必要的记忆。
事实上,不仅在写作上,而且在探索的内容和思考的角度尤的小说。从《鬼子来了,中国1957》再到《衣服碗》,他一直在分析历史的事实和内容,提出自己的思考。去年《衣服碗》在《中国作家》上发表后,书中对土地改革的描述引起了讨论。游凤味没有经历过土改,只是后来看到了一些悲惨的事情:“小孩子第一次知道了人是可以用枪打死的,他感受到了世界的残酷。”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半个多世纪前的旧历书可能已经“很遥远,很遥远,无关紧要”,太多人对此保持沉默。但他还是对这些“棘手”的历史念念不忘,一头扎进去。今天,你凤味还在写一些土地改革的著作。为此,他告诫自己:必须真实再现当时的实际情况,不能背离史实,更不能胡编乱造,作品的大背景、大事件、重要情节必须“源于生活”。“当然,我知道真实不是文学的唯一,所以我一再强调真实,希望我的作品质量是正直的,能像光束一样穿透历史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