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一个人的智商?

IQ是智商的缩写,意思是智商。它是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L.W.Stern提出,美国心理学家图伊蒙引用斯坦福-比奈量表中的智商并加以改进。智商是智力年龄(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再乘以100得到的商,即比值智商。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方法:IQ = Ma(智力年龄)/CA(实际年龄)×100。

它基于智力年龄随实际年龄增长的假设。事实上,智力并不是随着年龄线性增长的。16岁以后,智力基本停止发育。显然,比智商有很大的局限性。美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在编制《儿童智力量表》时,使用了流浪智商的计算方法。它是根据统计学中的均值()和标准差SD来计算的,即有标准差的个体分数偏离了他所在年龄段的平均分数,所以不受考生年龄的影响。这种计算方法既克服了心理年龄只能在同年龄段之间横向比较,又克服了比率智商只能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比较。现在常用偏差智商的智商计算方法。

心理学家把智力测验作为衡量人的智力水平的工具,用智商来表示智力。古代也有很多智力测试。比如中国北齐时期,刘周就用“让左手画一个正方形,右手画一个圆形,让它一次性全部奏效”的测试来衡量人的智力。这些测试都没有特定的指标。现在广泛使用的智商评分法源于比奈。阿尔弗雷德的知识时代概念。

智力年龄也称心智年龄,是指智力的某一年龄水平,是衡量一个人智力的尺度。原来的西蒙-比奈。阿尔弗雷德智力测验用年龄量表来表示测验分数。这里是年龄量表,即在量表中,每个年龄段有六个问题,每个问题代表两个月的智力年龄。把各个年龄段的子量表的智力年龄正确加起来,就是孩子的智力年龄。

后来在使用中发现,智力年龄是10岁,对于8岁、10岁和15岁的孩子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在1916中,修订后的Si-Bi量表采用了智商的概念。智商就是上面说的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商。当你把两个年龄相除,你会得到更多的小数。为了符合人的习惯,心理学家将这个商进行整数化,即乘以100:

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际年龄)×100

如果说智力年龄代表心理发展水平,是一个绝对量,那么智商代表心理发展速度,是一个相对量。显然智商比智龄更科学。

从上面智商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智商大于100的可能性很大。但是117是“天才”分数吗?

有人对人群中各智商分数段的比例做过统计:

人群中只有1%的人智商在140以上;智商点从120到139有11%;18%属于110 ~ 119;46%属于90分~ 109分;15%属于80 ~ 89分;6%属于70 ~ 79分;此外,还有3%的人智商低于70分,说明是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