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出几个古代治理黄河的例子?啊啊~ ~ ~跪求额~ ~ ~明天就要用了。
李玉妹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治理了黄河。当李玉妹到达时,宁陵被黄河淹没,城墙倒塌,导致无数人和动物死亡。面对汹涌的黄水,李玉妹并不害怕。他脱下官袍,身着便衣,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查看决口处的险情,带领全县人民用杉木扁担和铁锅堵住黄河决口。河水过去后,他上书朝廷,免除皇粮杂税,同时组织群众疏浚河道,整治农田,使人民的生产生活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李玉妹在宁陵工作了近三年,体察民情,治水有方,后来调任河东太守。李玉妹注重调查研究,经常沿河巡逻检查,深入群众,了解治理黄河的症结和经验。其间,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创造了“以砖代‘舀’,以抛砖筑坝”的经验。过去,河南省筑坝一直采用“壅塞”(即把杂草和沙子装进麻袋)的方法。李玉妹经过探索发现,用砖筑坝“排水滞水”,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水灾,而且每年还能节省3.2万两白银。当时河道工程用的大砖呈椭圆形,每块重约10公斤,砖上有圆孔,可以用绳子系住,便于修补,用于筑坝。这是黄河节水工程的一个创新。直到1949,黄河事务司还在开封设立砖厂,专门烧制河砖,弥补石料的不足。实践证明,换砖是成功的。李玉妹大力推广这一治理黄河的成功经验,撰写了专著《秦丽宫砖坝落成》,为我国的水利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李公职年谱》记载:“公职五年,则大江不会有灾。”从吴恙板张庄到孙家地,全长15公里的老砖坝一直保留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平日里,李玉妹心中有一张治水地图。他对河水的高度、宽度和深度以及流速了如指掌。每当暴风雨来临,他马上到达危险的地方。一旦发生洪水,他能亲自指挥救援,制服洪水,因此很受当地人民的爱戴。他在任期间,河东地区很少发生水灾。由于他的诚实和执法的勇气,他侵犯了强大的,是诬陷。后来患病,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二月病逝,享年62岁。当他的灵柩从河南运往山西时,沿途百姓流着泪,千里送来。许多官员“也闻到了眼泪”。
在清朝,他特别重视黄河的防洪。康熙帝曾感叹“江河涨潮落维护王冠,民心是否与清朝有关”。雍正帝曾在武陟亲自统率黄河。因此,李玉妹被皇帝追封为太保太子,谥号为“勤政”。道光也进行祭祀和题字,并进行祭祀和安葬,入官庙,官民以为庙中供奉,加封号为“巡河王”。今天,在山西浑源,还有一座道光为李玉妹修建的大型陵墓,被称为“李佳墓”。李玉妹死后,宁陵人民为了感谢他治理黄河的贡献和丰功伟绩,拜他为“河王”,并在县城东关为他修建了李大王庙,春秋时供朝拜,世世代代供奉。无独有偶,自建李大王庙后,黄河再也没有淹过宁陵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