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腊八节是哪一年?

旧社会,进入腊月,国内很多地方流行的歌谣,都配有一句“不要贪孩子,过了腊八就年了”。腊月初八过后,全国人民真的加紧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比如置办年货、扫尘等。那么为什么会有“是腊八节后的一年”这样的说法呢?让老黄历带给你民间专家的说法。

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民俗学家说,腊八起源于古代祭祀神灵、祈求丰收的习俗。由于其主题与春节相近,时间又临近,所以有“是腊八后的年”之说。

民俗学学者指出,在中国古代,人们把给神和祖先的冬祭称为“达拉”,冬祭的日子称为“拉日”。“拉日”的具体时间已经改了好几次。南北朝时期,每年腊月初八逐渐确定为“腊日”。如6世纪成书的《荆楚年谱》中就有“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的记载。

民俗学者还介绍,除了祭祀,传统腊八民俗中的祛病辟邪习俗也与春节辞旧迎新的主题不谋而合。例如,《李周》中就有关于腊八举行“大傩”仪式的记载。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上述仪式逐渐世俗化,演变为“打夜”、“跳灶王”等民俗,在部分地区保留至今。

此外,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的传播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学者考证,汉代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人们逐渐将腊八粥视为佛祖释迦牟尼的“开悟成佛日”,甚至有些地方将腊八粥称为“佛粥”。其中粳米、红豆、大枣、紫米、核桃仁等食材象征十八罗汉。

学者认为,腊八节在民间的流行与中国儒释道的传统价值观不无关系,也反映了民众期盼家庭团聚、幸福平安的朴素愿望,与春节的主题不谋而合。

民俗学者表示,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节日气氛相对淡化,但随着春节的临近,大多数家庭都在腊八后开始准备过年。在民间也有“腊八粥,喝几天,就二十三里”的说法。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一过,就彻底进入了“春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