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出生并葬于何处?

烈山,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出生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历山镇九龙山南麓。古神农洞位于九弄山腰。史书记载这里“神农母安邓,感农生炎帝”。

为什么公祭只针对黄帝,炎帝连墓址都不确定?全国有三家。

作者:iceupv提交日期:2006年4月23日:13: 00

湖南株洲,陕西宝鸡,山西高平。中国有三个颜地陵墓,哪一个是正确的?

中国第一陵——颜地陵

颜地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处的鹿苑镇。这里有循环水,有参天古树,风景优美。

炎帝神农氏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的《帝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崩,葬于长沙。”宋代米罗写道史,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镇尾,名曰茶陵。”据地方志《陵县志》记载,西汉时这里曾有一座陵墓。西汉末年,青林、赤眉军兴盛,夷人担心兵士挖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到了唐代,佛教传入,陵墓前建有一座名为“唐兴寺”的佛寺。然而,陵墓前却“不时有人祭拜”。

颜地陵墓自宋太祖甘德建成五年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朝代的兴衰,颜地庙历经沧桑,一次又一次地被建造和毁坏。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67-983年),朝廷要求官方将颜地寺移至宋太宗茶陵县城以南,即把鹿苑毗湿寺移至茶陵县城以南五里处。此后的200多年间,朝廷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都在茶陵县城南的颜地庙进行,鹿苑碧岩寺几乎绝迹。宋孝宗惜春十三年(公元1186),衡州守将刘庆之保留了唐代的佛寺,而不是颜地寺,有点不伦不类,于是请朝廷废掉以前的唐兴寺,重建颜地寺。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分析出茶陵军的乐康、夏阳、昌平三乡位于陵县境内。此后,颜地陵所在的鹿苑陂属陵县,属衡州政府管辖。志春?八年(公元1248),湖南安福使使知谭周臣?朝廷应邀对颜地陵墓禁柴禁牧,设立守户,并对颜地庙进行了一次大修。

宋以后,在元朝近百年的时间里,朝廷只对颜地陵进行祭祀,却没有修缮颜地陵庙的记载。

明代,颜地陵庙的修缮在史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有三次大规模的修缮:第一次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下令修复历代帝王陵墓,颜地陵庙也全部修复。第二次是嘉靖三年(公元1524),由陵县知县易主持。这次重建是对原有寺庙遗址的拓宽,基本改变了老寺庙的原貌。第三次是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酃县县令派人在路边募捐,发起重建。尽管新寺庙的规模遵循旧体系,但其外观已有很大改善。

在清朝,大约有九次有据可查的颜地陵墓寺庙修复。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南明将军盖瑜入朝延陵,颜地陵庙被毁。之后地方官绅及时修缮,但由于战乱频繁,资金匮乏,修缮并不完善。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圣祖叶璇派太仆寺小姐王诜到颜地陵诉说灾情,并进行祭祀。王建领的寺庙建筑严重受损,所以他呼吁朝鲜修复它,教皇允许他演奏。陵县知府龚家伟督修,未能恢复前代规模。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知县张浚利用国家资金,按照清朝颁布的古代皇帝陵寝大殿统一格式进行重建,陵寝殿也统称为陵寝殿,只是命名而已。这一建筑奠定了颜地陵的基本形制,形成了“前三门——礼宾阁——正殿——陵墓”的四级格局。整个陵墓是宫殿般的建筑,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

清朝最大的一次修复是在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由知县余昌辉主持,用当地士绅的捐款进行。重建项目从夏梦开始,历时八个多月,于年底完成。重建后的颜地陵墓高大、宽敞、金碧辉煌、庄严壮观。附属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形成统一的整体,为炎陵增添了无限美景。

民国时期,颜地陵的修缮活动有四次记载:第一次是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陵县知府屈燮捐100元,加上颜地陵修缮费用14元,筹集修缮资金,使土木工程蓬勃发展,湘军驻守陵边。第二次是在民国十二年(1923)。由于连年军事灾害,陵庙即将坍塌,陵县政府再次上书请求修缮。湖南省政府拨款500元让县长欧阳梅修缮。第三次是1936。鉴于延陵庙年久失修,大部分损坏,陵县县长李霞于年初成立了延陵庙修复筹备委员会。但半途而废,修复计划未能实施。第四次是1940年大修,由第九战区总司令、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主持。1940年,日军入侵西南。为了防患于未然,薛岳打算把省府迁到陵县的延陵山。当年春天,拨出专项资金在炎陵山区为省政府机关修建办公楼和职工宿舍,并修建了陵县茶陵至炎陵山简易公路。与此同时,延陵寺也进行了全面整修。

新中国成立后,颜地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大年三十,颜地陵主殿和礼炮亭被烧,原因是香客在殿内供奉香烛,点燃彩旗。“文革”期间,陵墓大殿及其附属建筑再次遭到破坏,除陵墓外全部夷为平地。

颜地陵被焚后,重建颜地陵已成为广大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的条件越来越成熟。6月28日,1986,由陵县人民政府主持,陵店修复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并于6月1988顺利竣工。重建后的颜地陵比以前略大,整个建筑占地3836平方米。共分五步:第一步是午门,第二步是行礼亭,第三步是正殿,第四步是墓碑亭,第五步是墓室。寺外恢复了永丰台、天宝使馆、鹿苑亭等附属建筑。整个建筑金碧辉煌,重檐翘角,气势恢宏,富有民族传统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