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何时投入使用?有哪些历史故事?
到了元代,叶蜡石被篆刻家用作印刷材料,使寿山石成为“石印三宝”之首,登上了高雅文化的殿堂。再加上明清两代的皇帝、将军对其百般宠爱,从而形成了寿山石雕艺术从萌芽到发展再到繁荣的独特民间工艺和文化历史。寿山石雕也成为文化艺术的瑰宝,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李百姓都喜爱。
如今,寿山石雕作为一门艺术,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它本身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是如此缺乏古籍中所包含的文字史料。寿山石文化自不必说,是在严重“缺血”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文化错位。
寿山石雕的地位很特殊:一开始就是作为雕刻粗糙工具的原料。寿山上的僧人,闲暇时就地取材,用寿山石雕香炉、念珠、佛像等。,也被广泛用作哀悼的石像。这些最早的雕刻大多是劣质的石头和粗糙的雕刻者。现在已经很难见到明代以前做工精良、用料上乘的寿山石圆雕了,甚至连质地很差、雕工简单的圆雕也很难见到了。显然,寿山石雕在当时只是被视为一种廉价低俗的日常用品。缺乏可以作为考证的实物,无疑增加了寿山石文化史的考证难度。
自元明以来,寿山石的“身份”开始“两极化”,而这种“两极化”在清代表现得最为充分:要么你是天子身边的宠物,要么你是下等人。自宋元明以来,极少有材质精细的“幸运儿”碰巧受到青睐,经过精心制作,摆放在文豪达官贵人的几案之上,一时间身价百倍。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石雕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的地位。
随便看一种文化比如“茶文化”、“鬼文化”、“才子文化”,都有几千年的历史。与此相比,寿山石艺术的文化坐标有一个特殊的“盲点”:
是“书面文化”的严重“缺血”。第一部被称为寿山石文化的专著出现于清代晚期,高照的《观石录》全文2700字。书中将寿山石简单分为“坑洞”和“水坑”,对140多块寿山石进行了描述和评价,分为灵、美、逸三类。还介绍了著名石雕家潘、谢懿、的艺术技巧,总结了他们雕刻寿山石、释石、打磨的经验。《观石录》其实只是寿山石“文化品玩”杂感的薄本,很难称之为“论”。
后来,毛启龄写了《石背观录》,全文只有3600多字,用“好玩”的方式记录了49块寿山石。本文更具历史性的是在寿山石分类中首次提出“山、水、田三坑”说,至今仍被人们广泛接受。《前后观石录》被后人誉为“一颗双宝石”。乾隆年间,石藏家编《寿山石谱》,与高、毛“以相命名,以色取数”的命名方法相抵触,提出了以产地命名石种的思想,并被后世广泛采用。
所谓文化,从狭义上讲,就是文人对物的文化的干预。《前后观石录》的出现,标志着文人真正涉足寿山石艺术。但《二记》充其量只是具有欣赏性的文化随笔。真正完整的、全面的、理论性的关于寿山石的专著,应该是龚伦的《寿山石谱》,该书对寿山石的名品、产地、成因、雕刻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全文一万多字。
然后是的《寿山石考证》、的《寿山石印刷笔记》、潘竹兰的《寿山石雕刻笔记》、方桂的《寿山石笔记及寿山石大全》、的《寿山石雕艺术》、石的《印钮艺术》、与王之伦合著的《寿山石文化》。这大概是几千年历史中关于寿山石雕艺术的几本“专著”中的“杰作”了。此外,还有一些历代名人传唱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比,数量少得可怜。
石农寿山石的“文化”就是几个全世界通用的“传说”,比如女神补天,凤凰下蛋,可以用在马铁冰川以北,杏花春雨的江南,只要换个故事发生的地点。艺术家的“理论文化”通常是“一等于九作品”之类的“经验之谈”,往往只是“口头文化”,需要闲散的作家整理后才能传承。真正占据文坛的文人,往往惜墨如金,不屑于为这种“下里巴人”去“浪费”笔墨。
自19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沉浸在战乱和战争的严重侵扰之中,各业荒废,民不聊生。寿山石雕行业也难逃厄运。解放后,星星变了,一切都变了,寿山石雕艺人的身份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他们从卑微的社会底层突然成为受人尊敬的民间艺术家。寿山石雕艺人自发组织了雕刻团。很快,东西方各教派排斥宗派观点,共同成立了合作社,后来发展成为拥有数百人的工艺石雕厂,结束了寿山石雕界长期以来“单打独斗”的局面。
新老艺术家共同创作学习,取长补短,大大拓宽了创作道路和思想境界。把所有流派揉合在一起,结合细意、雕刻、透雕、链雕等技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美术的长处,拓展了题材内容的领域,在技巧和素养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技术知识循环。政府把艺术家送到美院深造,艺术家在美院接受艺术熏陶,艺术境界得到提高。几十年来,从长期实践中获得的“基本功”、许多零碎的“经验”和潜在的艺术观点,在理论上得到涵盖,使寿山石雕刻艺术有了突破,将寿山石的“实用文化”带入了新的境界。
实践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文字文化”和“缺血”的贫瘠局面一时还难以改变,文化需要长期的“温养”
史明传奇
编辑
在1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朝代的民间传说中都有一些关于寿山石的动人传说和神话。
“女娲遗风在人间”
相传,混沌初开,女娲的妻子驾着祥云遨游天际,看到苍山顶峰和犀首河,触动了仙女的心,在寿山的田野、森林、河流之间撒下了补天用的五颜六色的彩石。这天空中的彩石,撒在寿山溪沿岸肥沃的沙滩上,堆积如山。后期经过自然条件的改造,由于堆积环境的差异,有的成了黄金和黄澄澄的“石中之王”田黄石;有的形成了花田石、黑田石、白田石、硬地石;有的漂浮在溪流、河流中形成鹅蛋石、河管石,还有堆积在水洞中的角冻、水晶冻、玛瑙冻、环冻;而更多的彩色石头漂浮在连绵的山丘和山坡上的沙质粘土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寿山石,如高山石、綦江石、大山石、芙蓉石、凌渡石、泉石峰、牛担石、鹿牧田石、秋吉田石、坑头场等宝石,成为“天然珍宝留在福建”的传奇故事。
还有一种说法是“女娲遗石在人间”。古时候天崩地裂。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曾经炼石补天。女神补天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巡视神州大地,终于发现福州寿山的细林很美,于是把这些曾经用来补天的灵石撒到寿山的大地上,也就是寿山水田里的田黄石。寿山石田的黄石传说更是令人神往,因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在整个地球上,为什么这种珍贵的宝石只存在于寿山的稻田里?这是女娲对寿山特别照顾的结果。
《凤凰彩蛋留人间》
相传,凤凰女神到福州北峰近郊寿山巡视,在寿山美景的吸引下,途中降下云雾,在寿山幽林中歇息片刻,饮金山之巅天然泉水,食猴池灵芝果,沐浴寿山溪清泉,再与高山之巅酣睡。当她醒来时,鸟儿在对她歌唱,山花为她盛开,她的羽毛变得更加鲜艳,更加多彩,更加优雅,这让她对寿山产生了想家的感觉。临别之际,她依依不舍,悲痛欲绝,她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这美丽的大山里繁衍生息。后来,凤凰女神留下的彩蛋变成了闪闪发光、五彩缤纷的寿山石。
“陈长寿,仙人留下的棋子,捡石头发了财。”
传说北峰的寿山过去不叫寿山。在山脚下住着一个名叫“陈长寿”的樵夫。他非常喜欢下棋,棋艺很高。一天,陈长寿上山时,看到两个老人在一块大石头上下棋,心里痒痒的。他站在旁边看得入迷。两位老人被逗乐了,说:“先生,你会下棋吗?”陈长寿点点头,笑着说:“我知道不少。”两位老人乐了:“那好,我们跟老公下一盘棋吧。”出乎意料的是,陈长寿赢了几盘棋。老人说:“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高的棋艺。”我们今天都输给你了,所以没什么可送的。给你这个棋子吧!以后不用砍柴了,日子过得不错。”说完,他化作一阵风,离开了。陈长寿知道两位老人一定是神仙,便收拾好棋子,跪在大石头上感谢神仙送来的棋。
陈长寿得到了一枚棋子,但他回家前仍不忘砍柴。他一边劈柴,一边想着下棋。谁知一不小心,包里的碎片全掉到了地上。刚想捡起来,碎片突然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小石头长成大石头,大石头生出小石头。他拿起来,拿了一会儿。陈长寿并不贪婪。他捡了一些小石头,挑了一车柴火回家,告诉他的妻子神赐象棋的事。妻子说:“你真笨。这些石头可能都是宝贝,可以卖很多钱。”。明天你不用砍柴了。我们去山上捡石头吧。“从那以后,陈长寿夫妇每天都上山捡石头。每天都会天黑,石头也差不多捡完了,但是第二天会生很多石头。
陈长寿捡了一块石头,在福州捡的,真的卖了不少钱。从那以后,陈长寿发了财,也出名了。这座山将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首山”。那些小石头也叫“寿山石”。
“蜂蜜化石”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寿山石农民世代耕田养蜂。他们是从哪一代开始采花酿蜜的?金髓和玉髓融合在一起,被深埋在土里很久,变成了骨头。比如琥珀来源于千年松,即雄伟的寿山石是由深埋地下多年的蜂体和蜂蜜组成。
“和尚找石头”
相传南宋时,有一个和尚(有人说是皇帝)在寿山的山头上搭起一个“台”,喝天念经。他很真诚,很真诚,几天几夜没合眼,感动上帝,就是五彩石从天上掉下来,变成了五彩石。这是寿山石,所以说寿山石是天上掉下来的宝。
《龙之梦》
相传乾隆皇帝有一次梦见自己被玉帝召见,玉帝给了他一块黄石和三个汉字“福寿天”。乾隆一觉醒来,以为是“吉兆”,却对梦中的情形大惑不解。第二天,他召集大臣们为自己“圆梦”。一位福建籍大臣听后,赶紧告诉皇帝,出生在福州寿山的田黄石一定是玉帝赐的,因为与玉帝赐的“福寿田”二字不谋而合。乾隆皇帝听后非常高兴,认为这确实是上天的恩赐。从那以后,在每年的元旦礼物中,都要在告白的中心献上一块田黄,以祈求上帝赐予他许多祝福和长寿。
“天黄治病”
相传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安徽凤阳有个穷小子朱元璋。
寿山田黄最开放的图片(3张)
为了躲避饥荒,他逃到了福州寿山。他又饿又冷,碰巧又遇上了大雨。拐弯后,他躲在寿山石农民挖寿山石的山洞里。连续下了好几天雨,他在山洞里睡了好几天。幸好他没有饿死,否则就不会有后来的明太祖。雨停转晴时,朱元璋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时,奇迹发生了。他长满疥疮的疥疮突然愈合了。原来他睡在田黄石的石粉上,田黄石治好了他的病。后来做了明朝的始皇帝,派宦官去开采田黄石。
在清朝皇帝眼里,田黄的地位超过了所有的珍宝。民间传说,田黄石可以驱灾避邪,延年益寿,这些都给田黄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所以田黄石一直是清朝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宝藏。正因为如此,寿山村的水田从清朝开始被挖了无数次,现在田黄也快绝产了。民国时期有“一两田黄,三田金”的说法。现在一个很普通的田黄就要上万元,价格早已超过“一两田黄十二金”,精品田黄价格更是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