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月公历
陈衡哲,我想知道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得知这个名字的?
因为胡适?因为任红娟?因为她是北大第一位女教授?
我想更多的人认识她,多半是因为胡适。
据说胡适和陈衡哲之间有一段历史。
这是不是真的,我将在下面揭示它。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陈衡哲的名字。我偶然发现了她。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女教授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她留下的资料很少。正是因为资料太少,后人很少关注她。
也许是时候让她再次进入我们的视线了。
02
1890年7月12日,陈衡哲出生在江苏武进的陈嘉大院。
这一年,甲午战争五年,戊戌变法八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十八年,晚清帝国覆灭二十一年。她碰巧出生在新旧政权之间。正因如此,她成为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女留学生。当然,作为一名年轻女性,她还不知道这一点。
陈衡哲名字中间的“衡”字是为了纪念父亲祖籍湖南衡山。然而,她一生都在旅行,却从未回过自己的家乡。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缘分。
陈衡哲的父亲陈涛是清末举人。我平时最爱的是诗歌和集子,是名副其实的学者。她的母亲庄,出生于名门望族,知识渊博,温柔能干,擅长绘画。虽然他们的结合是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这是包办婚姻中幸福夫妻的典型例子。
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陈衡哲应该是幸运的。
四五岁时,她经常独自溜进后花园。躲在假山里,爬梯子,玩陀螺仪和放风筝,都很好玩。后花园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幸福的。她说:我是大自然的孩子,我最爱的是大自然。
大自然是美丽而自由的,它对儿童有所有吸引力。然而,喜欢自由的陈衡哲却受到了外界的束缚。
那是缠足。
什么是缠足?开始时,弯曲脚底除大脚趾外的四个脚趾,用白棉扎紧,穿上“尖头鞋”。白天让女佣帮你走路,晚上用线把裹脚布缝紧,以免脱落。缠足从四五年开始,直到成人骨架定型才解开。有些人还终身裹布。
这对喜欢自由的陈衡哲来说是多么残酷。于是她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解开了布条。被父母发现后,她受到了责骂,但由于母亲的开放,她逃脱了缠足的命运。这也是她后来成为第一批留学生的原因。
除了天生的叛逆精神外,陈衡哲从小就聪明能干,和父亲一起学习《尔雅》、《黄帝内经》等艰深的古籍,而不是姐姐学习的诗词歌赋。以至于她后来上学,成为班上唯一会背诵《黄帝内经》的人。连教她的老师都不如她自己。
然而,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却因为“过高的期望”和“华胡蝶”而对婚姻感到恐惧。“丧偶在家”意味着新新娘的未婚夫已经去世。新娘子以“在家守寡”的身份进门,为丈夫的家庭庆祝。她受到世人的称赞,但一年后,她跟随丈夫转入地下。“花”说,她的未婚夫,也就是有同样经历的新娘已经去世了。她带着自己的愿望再次结婚,但却遭到了别人的鄙视。
这刺激了她幼小的心灵。她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女孩。我们要走什么样的路?未来在哪里?
幸运的是,三叔庄云宽的出现唤醒了她。他告诉她不要“安分守己”或“抱怨生活”,而是要勇敢“创造生活”,并鼓励她:“你是一个有抱负的女孩,你应该努力学习作为一个独立的西方女性”,“一个人必须优于他的父母才能成功”。他还说他可以去广州学医。
这番话让处于矛盾中陈衡哲猛然醒悟。于是她把所有的问题都变成了去广州学医。
她叔叔的话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一个人不应该抱怨命运给了什么,而应该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为之奋斗。这样的生活是一种承诺。
03
1903年冬,陈衡哲离开家乡,踏上了去广州的路。这一年,她十三岁。
到广州后,我在叔叔家住了一年。三叔教会了她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可以说,舅舅是陈衡哲生命中的一颗星。他照亮了一个困惑的13岁女孩的生活。
1904年冬,她离开广州,只身一人在上海。我以为我可以进入蔡元培的上海爱国女子学校,但阴差阳错,我进入了中西医女子学校。在这里呆两年。并经常与老师一起出诊,以挽救孕妇的生命。孕妇分娩的场景本身就很血腥,这让不喜欢学医的她发誓自己未来的工作一定与医学无关。
1907年冬天,她的父亲发来一封加急电报,催促她回家。回家后,她发现父亲竟然向她求婚了。她意识到,如果这个时候不出声,很可能一辈子都是这样。于是她坚定地说:“爸爸,我不想结婚。”
陈衡哲的回答让父亲勃然大怒。幸运的是,他的母亲阻止了他制造大噪音。后来,当陈衡哲生病时,她的母亲认为她会早逝,这使她的父亲意识到他不能再逼她了,否则,他很可能会失去一个女儿。
逼婚这件事就翻篇了。
1910年冬天,陈衡哲再次起航,去了姑姑家。这位老妇人是继三叔庄云宽之后,又一位在生活中鼓励陈衡哲的人。她在陈衡哲结婚后,收留了她,并鼓励陈衡哲申请清华庚款赴美留学。
当时申请考试的条件是年龄在18至21岁之间,并通过体检。这里的资质指的是一般的健康指标,还要求女生有一双小脚。如果你能通过考试和体检,你将获得庚子奖学金并留在美国五年。
考试时,她非常紧张,有很多知识是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她诚实地回答:“是的,是的,不,不。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才能获得第二名。“至于年龄,只是小几岁而已。
为什么要把这四点说得这么清楚呢?事实上,每一个阶段对陈衡哲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如果这些要素中没有一个,没有环环相扣,那么她极有可能是在父母的授意和媒妁之言下结婚的。
1914年8月15日下午,陈衡哲乘坐“中国号”大型汽船起航。她没有为父母送行,只是为了不让他们遭受离别之苦。
由此,陈衡哲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
04
“我在美国学习了六年,这是我努力学习的唯一积极成果。”
当陈衡哲踏入一个新的世界时,她是快乐和幸福的。我感觉这么多年的奋斗终于有了回报。在美国的第一年,她的英语进步神速。
次年,陈衡哲顺利进入瓦萨大学。她发现Washa的师资力量很强,有很多课程可供选择。面对如此多的课程,她感到充满了快乐。今年夏天,她写了一本雷小山的传记,并提交给了当时的《留美学生季度报告》。
这份报纸的主编就是本文要提到的主人公任红娟。
十六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的任红娟很早就变得聪明起来,走上了求学之路。21岁时,他与胡适成为同学;二十五岁,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府秘书;26岁,出国留学,创办科学学会,编辑季度报告。
当时,也就是1915年夏天,任鸿隽收到这篇文章时,对陈衡哲非常钦佩,并把陈衡哲列为季度报告的目标。次年10月,当胡适听到陈红卷对陈衡哲的赞赏时,他也开始写信并主动组稿。
一则文学轶事就此诞生。
胡适、任鸿隽、陈衡哲三人之间的友谊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许多信息已经丢失,后人无法从中猜测任何东西。
然而据她的女儿任益都说,他们三人是非常好的朋友,胡适和陈衡哲之间没有男女之情。但是,因为一个女人同时和两个男人交流,难免会让原本纯洁的友谊变得暧昧不清。更何况,胡适早就说过,他的家人已经为他订下了婚约,他不能让另一个女人失望。胡适在这方面的分寸把握得很好,陈衡哲也比较尊重他。
好了,既然女儿都这么说了,我们还是把话题带回来吧。事实上,任红娟早已爱上了她,但对她来说,这还没有上升到男女之间的爱情。后来,任红娟回国后,又去海外考察。第一站是芝加哥,拜访正在深造的陈衡哲。
这一年,是1919年底。他在会见陈衡哲时曾说:“你向一般社会妥协是不容易的。我希望做一个屏风,站在你和社会之间,为中国崇拜和培养一个才女。”
当一个男人愿意跨越万里的距离时,他会陪着你,告诉你他愿意做你和社会之间的屏障,让你自由地做自己,陪你直到你回国。你会接受他吗?
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会感动的。他从国外来,为她而来,并真诚地对她说了这些话。此时此刻,陈衡哲早已忘记了独身主义的信条,接受了她。
大概,这就是真爱吧。这也是陈衡哲的独特魅力。
于是,1920年夏天,陈衡哲和任鸿隽携手回到了祖国。
05
回到北京后,我的父母和家人看到陈恒哲和任红娟一起回家欣喜若狂。因为她说她永远不会结婚已经十二年了。十二年来,她的父母一直担心她,担心她会单身一辈子。没想到有生之年能看到女婿进门。这是一种复杂的感觉。
回国后,今年8月22日,他们在石楠师范大学举行了订婚仪式。
老朋友又见面了,好朋友订婚了,欢乐又增加了。
晚上,他们单独邀请胡适吃饭。这是我回国后第一次见到胡适。这时,胡适已经是孩子的父亲,而另外两位老友也已喜结连理。三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胡适的推荐下,夫妻二人在北京大学工作。
“国本大学是在1920年才开始接收女生的,也就是他们让我从美国去中国为北大女生打前站的那一年:我被任命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这样他们可以更顺利地招收女生。”
陈衡哲加入北京大学,这不仅开创了中国女教授的先例,而且使成千上万的千千女学生顺利进入北京大学。
对她来说,去北大工作并不是什么大事。成为新新娘是头等大事。
9月16日,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此后,许多有留学背景的才女结合并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
幸福的源泉是在婚姻中互相尊重和珍惜。
比如冰心和吴文藻。
不幸的是,几个月后,陈衡哲因怀孕辞职。
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是因为陈衡哲是教戏剧的,她希望学生能查阅相关资料,踊跃发言,并希望他们能开动脑筋。无奈,当时资源匮乏,加上学生的惰性,使她计划通过罢工课来唤醒学生。
这件事,她与胡适沟通过。胡适劝她不要冲动无助,最后还是辞职待产。
得知此事后,任鸿隽找到胡适,告诉他妻子怀孕了,并让他找别人代替自己。
这一次,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了陈衡哲和学校的屏幕。
06
虽然陈衡哲在家庭和事业中选择了家庭,但并不意味着陈衡哲放弃了事业。
辞去教职后,陈衡哲开始思考女性、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她找到的方法是这样的,她仍然在学校教书,通常只上三节课。这样,我就有时间照顾家庭和从事研究。
从1921年到1925年的四年间,她不仅生下了两个女儿任益都和任益澍,还编撰了中国第一部西洋史。
这对陈恒哲来说并不容易,她必须同时上课、照顾孩子和编书。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平衡家庭和事业无疑是困难的,尤其是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尽管如此,她追求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她不想做一个平庸的人,但不做一个平庸的人的前提是她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
陈衡哲,搞定了。
即使生活充满挑战,她也能笑着面对。
无论生活变成什么样,她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生活”。
除了是学者和教授,她还连续四次被选为太平洋国际学会的会议代表,并参加了四次高规格的学术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有十二位学者,其中两位是女性,陈衡哲是其中之一。
这是多么大的荣誉。
陈衡哲从未因为母亲的身份而放弃自己的“增值”计划。而是反复学习,吸收更多的养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我想来,在她背后,她已经付出了很多。只是目前我们会觉得“哇,太神奇了”。但是,陈衡哲必须在许多人的视线之外默默付出。
天道酬勤,贡献不捐。
07
可惜的是,进入壮年后的陈衡哲却始终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惊喜。
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龄、战争、家庭等等。也许,主要原因是观念和思想。
就像20岁的我们和30岁的我们一样,当我们看到同样的事情时,我们的想法会有些不同。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会有极端的想法。十年后,当我们回头看自己时,我们会觉得当时的自己是多么幼稚。这是思想上的成熟。
一方面,观念成熟;另一方面,这与苏飞的死有关。
苏飞是胡适的女儿,胡适和陈衡哲都对她寄予厚望,尤其是胡适。你可以从苏飞这个名字上看出来。陈衡哲的英文名是“沙飞”,胡适给女儿取了这个英文名,可见他对女儿的期望有多高。不幸的是,五岁的苏飞英年早逝。
这让陈衡哲恍然大悟,觉得自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这大概是每个母亲的心愿。
人们都说“贤妻良母”,但她却成了“贤妻良母”。
她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给她的孩子找一个相对更好的环境,就像孟母的第三次搬家一样,她不断在国内外为她的孩子寻找更好的学校。好事多磨和他的女儿任怡获得了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然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并被聘为终身教授。小儿子任易安在哈佛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美国国家地质学会会长。任亦舒曾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后来在母校瓦沙担任翻译。
虽然她的事业没有什么亮点,但没有人能否认她对孩子的辛勤付出。
如果她没有转移重心,这三个孩子在战争中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在这里,我可能没有提到任红娟。由于任红娟公务繁忙,需要他主持的中国基金会的工作并没有中断,相反,工作越来越繁忙。因此,陈衡哲要承担起稳定“大后方”的责任并不容易。
08
任红娟陪伴陈衡哲走过了41年的风风雨雨。他从未对她有过任何怀疑,也从未有过任何不尊重。他只是珍惜,陪伴,把自己当成一个屏幕。
当时有一篇关于陈衡哲和胡适的文章,大概说他们之间有某种暧昧关系。当任红娟和陈衡哲得知此事后,他们没有相互指责,而是感到非常愤怒。于是,拿着报纸去找胡适。当然,胡适也很生气。最终,胡适在报纸上发表了声明,夫妻和朋友之间的感情依然如故。
还有一次,陈衡哲因《川行之锁》引起轩然大波,受到川内外人士的强烈批评。她心灰意冷,要求任红娟辞去四川大学校长职务。在妻子的坚持下,任红娟毅然辞职,没有任何留恋。他信守承诺,愿意做她的屏幕。
任红娟在大事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上支持妻子。
陈衡哲的第一部小说集《雨滴》就是他大力支持的结果。
他的头脑、才华和涵养使他容忍了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女人。
我想这样的男人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也只有像陈衡哲这样的女人才能与他并肩。
然而,这样的陪伴只持续了四十一年。
1961年10月9日,任红娟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一个月后,他在昏迷中去世。
09
接下来的十五年是陈衡哲最艰难的日子。
没有了任红娟的陪伴,她与外界的联系更少了。任红娟活着的时候,眼睛看不见,但她可以通过读书了解外面的世界。任红娟走了,她更加孤独了。
独自呆在家里,但她并不害怕这种孤独。
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平安地活着是幸运的。
晚年的陈衡哲最幸福的时候是他的大女儿任益都遇见了他。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却是这十五年来最快乐的时光。她觉得如果能再见到儿子就太好了。
命运捉弄人,她没有等到这一天。
1976年7月1日,86岁的陈衡哲因肺炎和并发症在上海广济医院去世。
“一代才女”的一生就这样平静地结束了。
10
早年因反抗而精彩,晚年因沉默而安宁。或许这就是陈衡哲的写照。
她的“造化”让我感触良多。
十几岁时,我知道我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应该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依靠外人。她在家庭和事业上游刃有余,我认为任红娟对这一代才女和她背后的男人贡献良多。
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可以看到陈衡哲。
虽然她晚年沉默寡言,早年也没有什么抵抗力,但在那段时期,这可能是保持自我的最好方式。她知道什么对她最好。
这就是我爱她的原因。
她是我笔下的民国六世,也是我目前最欣赏的民国六世。
不知道,你喜欢哪一个呢?
目录门户:民国女性知道什么
下一篇:苏·:一个一生都在追求屈赋的世纪才女。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