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中了尼莫飞的盘子,全家都有清新的风格。有什么推荐的颜色吗?
那就是:“这餐具是上釉的还是釉下的?”
今天就来说说吧。釉色安全吗?
其实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不需要太在意釉上彩或者釉下彩的安全性。
釉面餐具正常使用没有问题。我觉得没有一种食物是放在盘子里的,而且还是放在500多度的高温下。那不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吗?
其实我的餐具大部分都是上釉的。为什么?好看,色彩丰富,精致细腻。
相对来说,釉下彩瓷器的色彩比较单一,多为纯色,远看图案还可以,但近看不够精致,这是制作工艺决定的,因为很多颜料无法融入或被釉覆盖。
所以釉下彩只适合做一些看起来很“写意”的图案。在色彩和构图上,更强调意境而不是精致,尤其是日用瓷,很难卖出高价,成本有限。
以釉下彩著称的釉下彩,属于陶瓷行业的“高科技产品”。
釉下彩是清末起源于湖南醴陵市的传统名瓷。在最初的十几年烧成期内,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誉全球,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巅峰”。釉下彩基础颜料是以金属氧化物或其盐类为着色剂,配以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制成的。这种材料本身不含铅毒。这种颜料不需要含铅量高的熔剂辅助显色,降低烧成温度,而是在1350-1400℃的高温烧成中,色料中的熔体以熔融状态附着在青釉上,覆盖釉层。因此,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一种理想的“绿色”陶瓷。颜料种类繁多,颜色极其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色系。色彩效果丰富多彩,浓而不俗,淡而生动。画面明亮流畅,优雅活泼,晶莹润泽,水分感十足。装饰图案造型简洁,结构严谨,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这种瓷器目前还是尖端技术,制造成本比较高,所以多用于大型装饰和工艺品,如花瓶、摆件等,而画面风格一般倾向于中式水墨山水画,工笔较少。
如何选择日常餐具?说说很多人担心的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安全性问题。
如何选择日常餐具?说说很多人担心的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安全性问题。
但大多数人购买餐具是为了追求精致美观的图案,和家里的整体风格相匹配。另外,价格不能太贵。毕竟几百块一盘不是大多数人的日常消费。
所以釉下彩的地位比较尴尬。这是一笔交易。一两种简单的颜色已经不能满足买家日益增长的需求。毕竟还得配装修。现在有几个中国传统装修买得起?不是我不想装,只是太贵了。
而且漂亮的比如五色釉下彩都不便宜,那么想卖釉下彩怎么办?
要制造舆论,只能尽力传播“釉色有毒”的说法。商业运作,你懂的。
如果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排除不法商家为了牟利,使用劣质颜料烧制釉瓷,导致铅镉超标。
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现在是什么情况?很悲哀的告诉你,陶瓷颜料的市场已经被国外垄断了。为什么?其实说起来真的很难过。作为一个以“中国”为名的国家,中国的陶瓷颜料已经被淘汰。
原因很简单。即使是古代的名窑,如汝窑定窑,在颜料的调制上也一直是经验主义的。和中餐一样,都是师傅带徒弟传下来的,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标准化。这就造成了原料不规则,颜料烧制后发色不稳定。因此,一些私人作品产生几个甚至只有一个孤儿。也就是说,很难看出是否ok。
现代大工业大规模生产后,这个缺陷就暴露出来了,就像现在市面上的米酒都加了焦糖色,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加焦糖色。不就是为了让产品的颜色统一吗?不然都是一个消费者上次买了深色这次买了浅色的事。
颜料配方不规范,不稳定,被淘汰。
目前陶瓷行业用的颜料都是进口的(大部分都有自己品牌的瓷器,小作坊的我不敢说)。至于为什么我知道,虽然我自己做不到,但是我受不了我家有三代景德镇陶家的事实。)
色素从哪里来?最好的来自德国,其余大部分来自日本。
而且国家有政策。
从2017开始,国家大力控制环保。目前陶瓷行业乃至整个轻工行业都被整肃,标准非常严格。只要是有执照在市场流通的,你就放心,买不到铅镉溶出量超标的产品。
那么,你在害怕什么?
要知道国外很多大牌奢侈品也会自己生产瓷器,比如爱马仕,工艺选择了釉色。
且不说这些遥远的地方,在中国,最近用的餐具也是上釉的(比如金砖、上合峰会)。
釉上彩在图形的复杂程度、笔触的精细程度、色彩的丰富程度、造型的表现力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最大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只有釉上彩的图案才能以极低的成本创造出新的图案。
所以你的釉下彩安全又好看,那么釉下彩怎么活呢?你还在卖吗?如何养家糊口?
所以综上所述,如果生产过程中的烘烤和印刷温度正常(没有经过低温烘烤),上釉的餐具就不会有安全问题。
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卫生。釉色有问题,市面上就没有,更不用说用了。
当然,以上内容只针对愿意理性分析问题,对陶瓷工艺有一定了解的人。
如果你还在担心釉面餐具的安全性,很简单,不买就行。
去买釉下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