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老黄历批发
黄河为什么这么“黄”?有人说,这是因为黄河在未经黄土高原同意的情况下经过黄土高原后,卷走了黄土高原堆积的大量黄土,导致黄河中下游变得非常“黄”。唐宋以前黄河两岸比较“绿”,植被面积大。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黄河的要求过高,最终导致黄河从“绿油”变成了“黄滚滚”。唐宋以后,黄河(尤其是中下游)开始浑浊,成为真正的“黄”河。有这样一个数据,北宋时期的黄河每年带来5亿吨泥沙,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几年前,有记者做过一项调查。他发现,自河南省开封市以下河段以来,黄河略黄,但比以前的“黄”要浅得多。从河南省郑州市桃花峪到内蒙古托克托,1000公里长的河段基本上非常清晰。毋庸讳言,黄河上游几乎都与“黄”字无关,尤其是源头的青海段。如果你站在黄河上游的岸边,很难将这条清澈的河流与大黄河联系起来。黄河从托克托河下方呈南北向流过,是山西省和陕西省的界河。公认这一节比较“黄”,但已经是一部老黄历了。有人站在陕西和山西两省交界处的壶口瀑布上发现,这里的黄河有时像雪一样白,白中带着一点绿,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黄河水为什么变清了?原因有很多。有些人认为黄河水清澈与城市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什么?城市化需要建造许多房屋。盖房子需要沙子。沙子从哪里来?向黄河要吧。黄河肚子里全是泥沙,开采黄河泥沙的经济成本不多,很划算。大家都知道盖房子更赚钱,所以大家都抢着挖沙子。你一铲我,黄河的泥沙就被大家挖走了。据计算,人们每年在黄河中挖出大约4亿吨沙子。
黄河流域是我国经济最早发达的地区之一。唐宋以前,黄河流域的经济比长江流域发达,但随着南方的不断发展,长江流域后来居上。黄河流域的经济正在逐渐衰退,现在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生活在这里的人总是要吃饭的,黄河两岸不能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所以他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其他地方工作,尤其是年轻人。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黄河两岸的土地很少有人耕种。毕竟留下来的大多是老弱病残,没有能力耕种。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有时候真的很无奈:种不了就别种,只能弃养。
土地贫瘠的时候总有办法自救,那就是种树,也不知道是谁在黄河两岸的荒地上扔了许多树苗。这些“身份不明”的小树苗开始在无人问津或少有人问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成为黄河变清的重要力量。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现在的环保思想深入人心。每个人都认为在清澈的水中种植各种树木是好的,郁郁葱葱的山脉是无价的资产。黄河两岸的人们开始植树造林,植被面积不断扩大。“十年树木”,人们的辛苦没有白费。现在黄河绿树成荫,黄河的水自然变得相对清澈。
然而,有些人反对在黄河两岸植树。这些人认为黄土高原不是土壤坚硬的高原,土壤相对松软。黄土高原的黄河两岸都种植了树木,这就导致了一点:一旦下雨,这些树木就会吸收大量的水分,从而增加它们的重量。这仍然是一场小雨。如果下大雨,风雨可能会将这些树木连根拔起,黄河中下游可能会发生洪水甚至改道。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部、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北部多为平原地区。一旦黄河决口,后果将不堪设想。当然,这种观点是基于极端的考虑。只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洪水就不太可能发生。
很多人可能认为黄河鲤鱼在市场上很常见,根本不存在生存危机。但实际上,市场上销售的黄河鲤鱼基本都是人工养殖的,真正的野生黄河鲤鱼长期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即使是有多年捕鱼经验的老渔民,也只能侥幸钓到一条野生黄河鲤鱼,更难见到黄河蓍草鱼和北方的通鱼。
黄河鲤鱼
与长江水生生物的“物种损失”相比,黄河流域物种的消失往往得不到重视。事实上,在1982年调查中仍存在的黄鳝和北方通鱼已从黄河中消失多年。然而,由于它们的名气较小,这两种黄河土著鱼没有像长江鲮鱼和白鱀豚那样引起社会轰动。
长江流域自2021、1起进入为期10年的禁渔期,而同样渔业资源枯竭的黄河流域却没有得到同样的“待遇”。2018年初,虽然黄河流域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开始实施全流域禁渔,但禁渔期仍然太短,力度不够。对于“拯救”濒危物种来说,三个月的禁渔期无异于“杯水车薪”。
在捕鱼季节,黄河浅滩上到处都是渔民。
从黄河刀鱼的“命运”可以看出黄河渔业的困境。
长江的箭鱼资源濒临枯竭,黄河的箭鱼资源也濒临枯竭。每年春天,黄河刀鱼都会扎堆进入渤海湾,清明节前后到达黄河口附近。在咸淡水交汇处,剑鱼需要短暂停留以适应盐度的变化。之后,刀鱼的繁殖种群会逆流而上,大部分到达东平湖的产卵场。
迁徙和繁殖是秋刀鱼种群繁荣的重要环节,但黄河断流对秋刀鱼迁徙造成了致命打击。从1972年到1999年的28年间,山东黄河下游共发生21次断流,其中以1997年断流最为严重,断流时间长达226天。因此,黄河口的剑鱼无法再洄游到东平湖产卵,鱼群数量也急剧下降。
游剑鱼
现在,在东平湖和黄河的交汇处修建了一座大坝。即使黄河不再断流,大坝仍然是箭鱼迁徙不可逾越的屏障。在黄河口,密密麻麻的渔网同样令人震撼。由于黄河口水面宽阔,水流平缓,特别适合撒网,当地的地笼和围网也不在少数。
黄河口的老渔民也反映,黄河中的箭鱼越来越少,它们的体型也普遍变小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渔民在五年内只捕获了十几条黄河剑鱼,而且大部分都是在黄河口捕获的。这位渔民的遭遇并非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有人可能会问,南方的长江剑鱼已经进行了人工繁殖,那么如果黄河的剑鱼也以同样的方式繁殖后再放流到黄河口,岂不是解决了黄河剑鱼的生存危机?
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专家们也确实尝试过,但在实践中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首先,秋刀鱼没有耐心,一旦离开水就会很快死亡。这是一种非常娇嫩的鱼。其次,现在黄河中的野生剑鱼数量很少,更难获得足够的繁殖种群。此外,刀鱼只吃活饵不吃人工饲料,对水温、盐度、溶氧都有一定要求,养殖难度也很大。
为了拯救黄河刀鱼,专家们还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将长江刀鱼引入黄河流域(长江刀鱼和黄河刀鱼属于同一物种,跨流域引入不存在生物入侵的问题),但长江刀鱼完全适应黄河含沙量高、含氧量低的水质环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这种做法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谁也不敢保证。
总之,无论是黄河刀鱼还是其他濒危物种,都是黄河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释放的重要信号。目前很多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黄河能否像长江一样实施前所未有的“十年禁渔”。
事实上,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黄河渔委会)的专家曾多次讨论全面禁捕问题。考虑到黄河流域禁渔涉及成千上万渔民的生计,如果不解决渔民的失业补偿问题,就无法在禁渔问题上达成共识。
尽管黄河全面禁捕似乎遥遥无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已经得到了中国的高度重视,黄河保护也被摆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不过话说回来,禁渔只是拯救黄河渔业资源的方法之一,渔民的过度捕捞很难对渔业资源造成毁灭性打击。相比之下,水污染、水电工程建设和河流含沙量超标才是黄河鱼类资源的真正“杀手”。
以水污染为例。黄河上游水质优良。中下游之后,工矿企业数量开始增加,大量的工业废水导致渔业生产力急剧下降。据统计,黄河流域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15~156亿元。一旦水质受到污染,鱼类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鱼类胚胎发育异常,鱼苗成活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