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县有哪些传统节日?
一。年度节日
除夕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粥,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一个“舀水”的习俗:女孩们争先恐后地舀水,将水舀入井水中制造白色气泡是最好的运气。
在新的一年里,侗族同胞流行“打年货”。这种活动类似于汉族的“团拜”。当“同岁”团队到达一个地方时,那里的妇女们排着队,以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很快做出回应,就像电影《刘姐姐》中的二重唱一样。相互呼应很有意思。
第二,烟火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烟火节在不同的日期、不同的地方举行。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福禄是三月初三,林西是十月二十六。烟花分为第一炮、第二炮和第三炮,所有的炮都绑有象征幸福的铁环,并用红色和绿色的线包裹。引爆时,火药铁炮作为冲力,铁环被冲向高空。当铁环掉落时,人们以铁环为目标争抢铁环,称为“抢烟花”。俗话说,谁赢得了烟花,谁就会在这一年里繁荣和幸福。因此,在抢烟花时,每个人都很勇敢,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赢得烟花,为村庄争光。抢到烟花的时间没有限制。谁能第一个把烟花送到领奖台上,谁就赢了。烟花比赛结束后,各种娱乐活动开始了。芦笙队在芦笙场上演奏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着回家;年轻的女孩和男孩借此机会谈论歌曲。侗族村舍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第三,赶上俱乐部
侗族人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是在寨子里,而是在野外,如牧坪或田坝,作为社场。每年的社交日,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奔向社交场。孩子们在一旁看热闹,大人则在一旁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女孩和年轻学生穿上新衣服。姑娘们戴着各种银饰,系着绣花腰和辫子,背着绣花荷包,而袋子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他们三五成群,满脸笑容,邀请年轻学生在社交场所共进午餐。后人给女孩买糖果。对于那些第一次见面的人来说,他们爱上了对方,而那些联系了很长时间的人会重温旧情,并商定下次见面的时间。晚上,后生还邀请女孩到村里吃了一顿俱乐部饭。晚饭后,青年男女走进歌厅唱歌。如今,追俱乐部已经成为青年男女相互交流的节日,俱乐部球场也成了做爱的地方。
第四,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子都有“水牛王”参加比赛。“牛王”的圈子大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被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挑水、拌料,并经常供应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巨大而强壮,浑身是血,长着又厚又尖的角,像一把张开的钢叉。
节前,年轻人吹芦笙到其他村庄“送约”邀请对手。“送合同”后,我去“牛宫”吹芦笙,拜了3天,为牛“养心”。节日到了,人群聚集在斗牛场周围,“牛王”在芦笙的陪伴下开始“踩场”:年轻人手举写有“牛王”名字的“马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是手持木制“武器”的卫兵和鼓乐队。“牛王”的角上有一个闪亮的铁盖,头上有一条红色的缎子,背上有一个“双龙劫”牛王塔,上面插着四面旗帜和两根长长的雉鸡羽毛,就像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子上挂着一串铜铃,挂在胸前,铿锵有力。“踩场”结束后,牛王离开了。三声铁炮轰鸣,正式的斗牛开始了。牛官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扔在自己的“牛王”面前,同时放开了手中的缰绳。两头牛争先恐后,群众敲锣欢呼。获胜的女孩应该被允许“拿走”失败一方的彩旗。获胜的“牛王”身穿红色衣服,再次进入体育场接受欢呼。如果打架打得不可开交,就要用一根棕色的绳子套住牛的后腿,把它们拉开,握手言和。几天后,获胜的女孩去归还战败的彩旗,战败的年轻人设宴招待,唱“大歌”,并赠送礼物“国旗的救赎”。寨子里的“牛王”能赢是全村人的荣耀,所以斗牛结束后有群众歌舞宴庆祝。近年来,贵州侗族的“牛王”也到一些大城市进行角斗表演,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出名。
动词 (verb的缩写)播种节
居住在湖南、广西和贵州交界处的侗族人民每天都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传统的播种节。
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不同村庄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不同。一些寨子在这一天燃放烟花;有的踩着芦笙,坐在歌厅里;有些人去邀请客人。而最搞笑的是《舞春牛》。然后农耕队将进行谷物耕种活动。整个表演场地被视为一片田野,几个人扮演农民,有的拿着犁,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拿着竹篮。他们移田、犁田、插秧、收割的动作惟妙惟肖,用歌舞表现了侗家耕田的欢乐气氛。
第六,女生节
湖南、贵州和广西边境的少数民族将在农历四月八日庆祝“女儿节”。据传说,这一习俗来自侗族的杨姓。每年的这一天,出嫁的女孩必须回到父母家,与姐妹和姑姑一起庆祝节日。届时,姐妹俩将欢歌笑语,共同制作一道节日美食——黑米年糕。当他们回到公婆家时,他们还会带许多乌木蛋糕给他们的亲戚和朋友吃,以补偿男孩们在“女生节”的孤独。4月8日吃黑米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董家女英雄杨八妹。黑米是用黑色的果肉汁浸泡叶子,将侗族地区的特产“糯禾米”染色,然后烹饪而成。
七、品尝新的节日
“六月六,早草熟了。”侗族人将这一天视为元旦,一些地方选择吉日尝试新事物。
在湖南频道的大年初一,狗是尊贵的客人,新米会被煮熟,以便狗在品尝之前品尝。因为据说在古代,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洪水把种子都冲走了。那是一只白色的神犬,它漂洋过海,在西王母的晒太阳的平地上打滚,满身都是谷物。当它回来时,它身上的颗粒被水冲走了,只有卡在水面上的狗尾巴尖带着几粒颗粒。人类就是靠这些谷物发展到今天的。为了不忘记狗狗的贡献,新谷应该先请狗狗品尝。年味节是侗族地区常见的节日,各地年味节的内容大同小异。
黎平县将“品尝新节日”称为“天堂日”,俗称六月六。许多侗寨在这一天制作粽粑,也称为粽粑节。特别是肇兴、岑角、鳄龙、水口、洞朗和新平等乡镇的侗族人民过着仅次于农历新年的特别隆重的生活。
八、抓歌。
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女孩和男孩彻底分手,与他们的伴侣约好时间,三三两两地赶往高柏歌剧院。在此之前,年轻人普遍提前完成农活,积极收集、改写或新编辑大量民歌或情歌;从而与当时宋中的强手一较高下。中午时分,音乐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成了唱歌的人山人海。曲调独特的菜歌、情歌、山歌此起彼伏。青年男女利用歌曲聚会寻找他们的新朋友和老朋友,表达他们的感情,谈论天堂和地球,或交替唱着醉人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许多年轻人通过唱歌成为快乐的伙伴。相传,高坝捕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位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举办的。
九、冬季节
也就是“冬天的至日”。在这一天,所有侗族地区的人们都庆祝侗年,这相当于春节。各地区的活动非常热闹,芦笙、多叶、侗戏、堆歌等活动丰富多彩。未能回家过年的朋友在广西南宁,许多南宁的侗族同胞每年都会聚集在“冬日至日”上唱歌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