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题

商鞅的故事

商鞅(约前390-338年)出生于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的法家。姬姓,魏氏,全名魏阳。因魏阳原是爱国宗族,故又称公孙阳,后封为商阳。在的要求下,他进入秦国,并说服进行改革。萧公死后,被贵族诬蔑,被秦惠文王怀疑,车裂而亡(即肢解)。

商鞅在秦国执政二十多年,秦国被国家统治,史称“商鞅变法”,并由此开始使秦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但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旧贵族煽动秦以叛国罪逮捕商鞅。商鞅闻讯立即逃跑。他找了一家客栈准备住宿。主人不知道他是商鞅,对他说:“商鞅立下规矩,留人不证,我要受“坐在一起”的惩罚。”这就是著名的典故:“做你该做的事”。商鞅不得不逃到魏国避难,但他被拒绝,因为他曾率领蚩攻击魏国。无奈之下,商鞅只好返回商陆,最后被俘虏,死于车裂。

商鞅变法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始于公元前350年。

商鞅变法的法令准备好了,却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下令)在都城南门前摆一根三尺高的木头,招募能(能)搬到北门的人,给十钱。人们看到这些都很惊讶,没有人敢动这块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赏五十元。”一个人搬木头,给了他五十块钱,表示他没有欺骗(人民)。最后,法律颁布了。变法颁布一年后,秦人上京告状,说新法给百姓带来了成千上万的不便。这时王子也犯法了。公孙阳说:“新法不能顺利实施,是因为上层阶级带头违反。太子是君主的继承人,不能处罚,于是虔诚地处死了他的老师公子,并刺上另一个老师公孙嘉作为惩罚。”第二天,秦国人民听说了这件事,都遵守了法律。新法实施十年后,秦国出现了一片太平景象,没有路可接,山中没有贼。百姓勇于为国而战,不敢再私斗,乡镇皆治。这时候有些说新法不方便的人就来说新法好了。公孙阳说:“这些人是不守规矩的人,触犯了法律!”把他们都驱逐到边境。从此,百姓不敢再谈法律的对错。

商鞅变法(1)成功的原因是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2)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

启示:①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国力,提高国家地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2)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将胜利。

今天,我们必须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深化改革,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