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个时代的春运信息。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采用国际日历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这两个“年”,也因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正好在农历年前后,所以阳历的第一天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名为“春节”。地球绕太阳一周,在历法中称为一年,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但人们根据四季的不同,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每年12月30日(农历二月二十九)午夜(12点)后,春节正式到了。随着春节的临近,人们开始举行新年庆祝活动。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年画、春联等热闹的活动。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春节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春节不仅保留了过去的民俗,排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使春节有了新的时代气息。1949 65438+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市人民政府规定,春节每年放假三天。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庆祝新年的方式。汉族、满族、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都差不多。一家人团聚了。人们吃年糕,饺子和各种丰盛的饭菜,放鞭炮,互相祝福。在一些地区,人们遵循过去崇拜祖先和神灵的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和丰收。古代蒙古人称春节为“白节”,正月为白月,意为好运。藏族人庆祝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庆祝“宰牲节”。春节也是苗族、彝族、瑶族人民的盛大节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