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的由来?古代有闰月的说法吗?
有了闰月,人们使用的历法可以与北回归线一致。
那么,闰月的由来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日历来了解一下。
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闰月是指在日历中加入月份和日期,使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农历根据满月即满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月亮的长度为29.5306天,这是月亮盈亏的周期。农历规定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一年就是12个月。这十二个农历月构成了汉历年,长度为29.5306× 12 = 354.3672天,比热带年的365.2422天少10.88天(即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一年就是11
这样,如果在17之后,农历的日期将在同一季节颠倒。比如一年的新年是在雪中度过的,17之后,就要摇扇子庆祝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农历一直与二十四节气并行,利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但如果农历年由十三个月亮组成,则长度为29.5306× 13 = 383.8978天,比回归年多18天。如果按照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气与历法不一致、时序错乱颠倒的奇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因此,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到了“闰月”的方法,确保正月到三月是春天,四月到六月是夏天,七月到九月是秋天,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天,同时确保农历第一年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农历季节)。
那么你对农历闰月有什么看法呢?这取决于一年中的24个节气。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月历总共约有354天;结合历书(阳历),历书是根据地球公转形成的四季循环来编制的。月历比年历短,相差11天。因此,需要每19年添加7个闰月来弥补误差。
哪个月是闰月取决于24个节气。农历月份通常包括一个节气和中性大气,如春分。如果一个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性大气,日历会将该月份作为上个月的闰月。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之后,恰好有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性大气,所以我们设置了闰七月来调整误差。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日期逐月推迟,因此在一些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底,下一个月将没有气。一般来说,每两年都会有一个月没有煤气,这与需要闰月的年份相吻合。因此,农历规定非中性的月份为闰月。
结语:农历设立闰月的历史由来已久。设立闰月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且农历中的月亮具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农历两者最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