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和公历谁更科学?地球绕太阳转的时间谁更合适?
公历是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基准。农历大致是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的时间。农历属于阴阳历的一种,平均一个历月等于一个新月。但闰月的设定是为了使平均日历年成为回归年,二十四节气的设定是为了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年度运动),所以也有阳历。时至今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华人以及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和日本早期仍然使用农历来计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公历的前身是古罗马凯撒修订的儒略历。按照儒略历的规定,每四年有1个闰年,闰年有366天,其他三年(称为平年)有365天。闰年是公元年数可以被4除的年份。儒略历1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天,比公转周期的实际365.2422天长11分14秒,即每400年长3天左右。这样,到16世纪的时候,已经累积了10天的误差。你能明显感觉到有两个或两个点提前了。在这种情况下,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宣布改变历法。一是把儒略历1582 10的第二天10月4日定为公历10 10月15,跳过了10天。同时,儒略历的闰规则被修改。除了闰年是在儒略历年数除以4时保留的。增加了被100除而不被400除的不是闰年的规则。这种做法可以在400年内减少3个闰年。在公历中,400年有97个闰年(每年366天)和303个平年(每年365天),因此每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425天,这与公转周期非常接近。基本可以保证误差不会超过公元5000年前的1天。